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實用)1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
我的家鄉(xiāng)在南部的一個邊遠山區(qū)——貴州思南,它坐落在大巖關、萬壽山腳下,群山環(huán)抱,中間有一條象綠色帶子的烏江河,把它分成兩半,一半是河東,一半是河西,又有點象牛郎織女的銀河,讓兩岸的人遙遙相望。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這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架起了一橋,而且二橋、三橋正在修建中,今年連杭瑞高速也正式動工,兩岸人民的心緊緊連結在一起,他們?yōu)楦淖冏约杭亦l(xiāng)的容貌,努力著奮斗著!
思南,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小縣城,縣城雖小,可容納的`人不少,大約60多萬人,因為地勢緊密集中,人口又多,所以許多外地老板都來思南做生意,比如賣皮鞋、賣服裝、賣機械……生意紅紅火火,也歡迎各位有遠光的投資商來思南投資。
如果遠方的朋友你來思南,有沒有看見廣場上的人們翩翩起舞,滿臉幸福的樣子,夜幕降臨再到河堤上去轉一轉,你會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湖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萬家燈火,一座座高樓大廈倒映在湖中,那一瞬間,像置身于海市唇樓,令你留連忘返。
最后,一定要到我家做客,我為你準備了家鄉(xiāng)的土特產:花甜粑、松花皮蛋,味道鮮美可口,沁人心脾,還有我們家鄉(xiāng)自釀的玉米酒和農家菜……
!思南,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唯有滿腔的熱情,我為你高歌,為你自豪,我愛你——思南!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2
我是個土生土長得奉化人,我的家坐落在茗山公園的一個小區(qū)。那里的房子雖說有些年代了,也并非豪華,卻為我的童年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美好記憶。
小區(qū)里種著幾棵桂花樹,雖然桂花樹的樣子說不上迷人,但每年秋天桂花開得正旺時,那香味可是芳香濃郁,香飄十里的。那時大人們總是提著一個大袋子,小孩們就圍在大人身后一起去搖桂花。說起來有點可惜,我從小對一些花花草草過敏。每次只能站在角落里遠遠觀望,可當桂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時,為大地鋪上一層華麗的“金地毯”時,我的心也總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愉快、輕松。大人們還把桂花曬成干、泡成茶。嘴干無味時,品嘗一口,那味道也是用言語表述不來的。
我家住在一樓,房子不大也不小剛好住下我們一家五口。我有一個自己專屬的臥室,臥室里擺放著一個滿是我愛看的書的書柜;一張圖案簡單卻不失溫馨的大床;一張我平常寫作業(yè)、看書的'書桌……房間里每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得一切都見證了我一點一滴的成長和生活中的美好。書桌上的那個小鬧鐘是我在書店里看到的,回家攢了一個多月的零花錢才歡天喜地地買回了它;書柜上的那本《希望樹下的秘密》是我考試成績好,媽媽獎勵我的……
我的外公在家里閑來無事,便在家里的陽臺上用泡沫盒開墾了一片家庭小菜園:紅彤彤的西紅柿、綠油油的豆角、清脆的黃瓜……而且菜園里的每一樣蔬菜都不噴農藥,都是綠色食品呢!
我愛這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也許將來這個地方會有所改變,但它為我留下的美好記憶是恒古不變的!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3
花兒仰著迷人的笑臉,風兒劃著輕快的舞步,蚱蜢在草叢中歡跳,輕輕地喚著你的小名。
哦,原來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可愛的家鄉(xiāng)。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開滿了映山紅,就像在卷幅上點燃了如火的朱紅。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奔跑著,追逐著,仰頭望著天,只顧飛快地向坡下沖去。摔倒了!抹著眼睛要哭。忽而,在那坡下挺起一枝映山紅,春風微拂,搖搖腦袋。我們欲摘不忍,欲去不舍。終于,拽下三兩朵花,扯去中間的花蕊,塞進嘴里,有滋有味的嚼著……,頓覺一股香氣撲來!蘭草花,他們身著淡黃色的緊身衣,正向人們顯示那苗條的身段呢!一只只花蝴蝶翩翩起舞。瞧,那是什么?,嬌小玲瓏!他聽見成群的蜜蜂嗡嗡焦急的鬧聲。就憋不住了,急忙扯掉頭罩,咧開小嘴,露出又尖又細的小黃牙,笑著笑著……哦,迎春花!田野上,狗尾巴草正高傲地翹起尾巴。風一吹,尾巴稍向里卷。我們用它蹭著粉嫩的小臉,癢癢的,一個勁兒的直笑。池塘邊,柳樹對著鏡子梳理著發(fā)辮,一絲絲風兒又來撩他,怎么也梳不起來,垂在水面,于是,春意盎然的水面,漾起一圈圈漣漪。
一轉眼,到了八月,不必說果園里那大大的,團著笑臉的柑橘。也不必說舅媽院子里那一串串瑪瑙似的紫葡萄,單是河邊的八月楂,就足使我們流口水了!八月楂模樣兒像香蕉,只是個頭比香蕉小,熟透了的,藤子,“睡衣”全是烏黑色,中間裂開口。剝開皮,白瓤子,黒籽兒,甜甜的,色味都比香蕉要好得多,偶爾得到一只頂大的(約有2寸長),便輕輕地咬一小口,一直甜到心里。
潺潺的溪水,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不斷地變換著姿態(tài),伴著故鄉(xiāng)那柔藍的`河水,流向遠方,我們的心,更甜了!忽而想起缸里的八月楂,揭開蓋,竟是一顆顆捂熟了的苦李子,金黃金黃的。我們心里邊有個小秘密:大人原本也是極饞的。哦,家鄉(xiāng)那醉人的八月,是大人小孩收獲的季節(jié)。
花兒仰著迷人的笑臉,風兒劃著輕快的舞步,蚱蜢在草叢中歡跳,輕輕地喚著我的小名……
哦,原來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可愛的家鄉(xiāng)。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4
哦、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這里沒有城市的喧鬧,但景色優(yōu)美;這里沒有城市的繁榮,但物產豐富;這里的人們更是熱情、好客、風土人情別有一番風味,這便是我深愛的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清原滿族自治縣。
這里是滿族的搖籃,這的景色優(yōu)美極了,四季的交替變換更是令人留連忘返。春天萬物蘇醒,到處一片生機,一場春雨過后,你走在林蔭小路上,泥土的紛芳和花的幽香混在一起迎面撲來,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而且沒有人打擾你的雅性,讓安靜、和諧的氣氛陶冶你的情操。夏天,各種花爭先開放,爭奇斗艷,把山點綴的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油畫。秋天,你來到山崗上,遠望四方,目之所及滿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陽光照射下,越發(fā)光耀奪目,好像滿地都是黃金。冬天那玉樹瓊枝、粉妝玉砌、令人陶醉。我喜愛這里的景色。
這里不但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豐富。這里的人參、細辛、柞蠶、玉米、水稻都很出名。由于這里的工廠少,所以山上的野菜沒有受污染,遠銷朝鮮、韓國等國家,被他們稱為“沒有污染的天然食品!边@里的山林中還有一些其它的野果,所以我們滿鄉(xiāng)的人們把這里的山叫做聚寶盆。森林里也有一些野生動物,如野兔、野雞及一些體形較大的動物。這也給滿鄉(xiāng)人們提供了又一條富裕之路。他們每次回來的收獲很多,這是與滿族習慣有關,因為滿族人民喜歡騎馬、射箭、打獵。
這里的人非常好客,民族習慣也獨具風格。這里流傳于民間的滿族傳說、神活、民間故事,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內容豐富。滿族人都喜歡狩獵,“狩獵”游戲是滿族獵手經常進行的一項活動。這里還有熱鬧的節(jié)日便是火把節(jié),人們拿著火把在固定的地點排出一個“長蛇陣”,跑起來后更是壯觀。這條火龍在中華土地上騰躍,象征了滿族人們的火爆、熱情、開朗,表現(xiàn)了人們對豐收后的喜悅之情。這里的飲食也很特別,大米是這里的主食也有喜歡吃面食的,還有小米飯、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逢年過節(jié)還吃餃子,最獨特的就是還保持傳統(tǒng)習慣的滿族人民,在農歷除夕還吃手扒肉。如果你來到這里,這里的人民一定熱情地招待你們。
我們這里的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資豐富,這里的發(fā)展?jié)摿σ埠艽螅晕覍ξ覀兊募亦l(xiāng)的繁榮發(fā)展充滿了信心。這就是我深愛的故鄉(xiāng)———滿鄉(xiāng)。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5
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在東南大地的一隅,有這樣一個村莊。在外人眼里,她貧窮,她后進,是個荒涼偏僻的地方。但在我看來,她是最標致的,無與倫比的。這的確是個標致的小山村。四面青山環(huán)繞,作為小村的天然屏障,守護著小村的寧靜安詳。中間,流淌著一條小河,一年四季,都在不斷流動著,滋灌著兩岸的良田,撫育著兩岸的生靈。簡單錯落的瓦房,零零星星的分布在小河的兩岸。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幾架簡單的木橋,溝通著小河兩岸,方便居民往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傳統(tǒng)的氣息,依然彌漫著全部村莊。這分明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白天,你可以于庭前獨坐,聽山間清脆的鳥鳴,聽花開放的聲音,聽流水叮咚的樂歌,看四周翠綠的青山,看雞犬在眼前覓食,看煙囪里升起的陣陣炊煙。晚上,你可以和家人在門口閑坐,聊聊一天的生活,看天上繁星點點,皓月當空,聽聽微風吹過耳畔的柔軟,帶動著樹葉的'簌簌作響,甚至還能聽到青蛙在奏著鄉(xiāng)村寧靜的樂歌。這是在是人生中的一大享受,如果遇到下雨的話,臥闌聽雨,伴著雨聲睡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同時也是一個渾厚的小山村。
零星分布著十幾戶人家,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口人。村民個個純樸可親,沒有城市中的虛偽狡猾,只有鄉(xiāng)村的自然清新。白天,大人們都在山間或田里勞作而小孩子則成群結隊,四處亂跑。但無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自家房頂上的縷縷炊煙,變飛快的,歡呼雀躍地趕回家,享受那簡單而又可口的飯菜。
吃飯時,純樸的村民可沒有那么考究,端著個飯碗東家走走,西家串串,有時相互交換碗中的飯菜大口大口的吃著,那表情,別提有多幸福了!小小的村莊,大家親如一家沒有彼此之分。只要誰家里來了,就相當于全村人的客人,經常性有人會跑到來客人那家對客人噓寒問暖,更有熱心好客的人,還會把客人請到自己家吃飯。就連我這個不算客人的人,回一趟家,也能受到他們熱心的關懷,有時雖然認為羅嗦,但從心底里卻很暖和。這種關懷,沒有半點嬌柔造作,完全是發(fā)自心坎的。小小的村莊,雖然人口稀少,但卻充溢了人情味,讓人心馳神往!就這樣美好的地方,竟然有人愿意舍棄,實在想不通。現(xiàn)代化的進程無情的擾亂了村民本來恬靜祥和的生活。經濟的發(fā)展,讓村民意識到了村莊的后進,但他們并不是想方設法的建設這個村莊,而是選擇潦攀離開,到山外稍微繁華點的鄉(xiāng)鎮(zhèn),構建另一個家;蛟S這并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的權力,我也不能多說什么;蛟S他們心坎深處是無奈的,他們也深深眷戀著這個美好的地方,但畢竟奈不住繁華的誘惑,離開了。我只是認為有點心寒,有點凄切。青山依舊,人事已非。如今,小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機,越發(fā)顯得冷清。只有幾戶人家還堅守在這片土地上。我不知道是心坎靈的堅守,還是僅僅因為金錢的缺乏。但還是有人堅守著的,那便是那些在這這生活了近一輩子的老人。
他們不愿追隨子女到山外去,而選擇了心靈的堅守。比如說我父母,兩個乖乖都在山外有了自己的家,但他們卻不習性山外的生活,只能短暫的住上幾天,便急著要回家。兩個乖乖雖不忍,但亦無可奈何,只能隨他們自己。兩個乖乖很困惑家里明明已經沒有了牽掛,為什么父母還是不舍。只有我知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生活了近一輩子了,這里有他們最美好的回憶。我也一樣,對這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有這深深的眷戀。我多么愿望,這個小村落不會荒廢,能夠綿延不絕的繁衍生息。我有這樣一個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建設復興這個小小的村莊。我愿望,這不會成為虛幻。愿一切安好!雙手合十,閉目,祈禱,愿小村千秋萬代,生生不息!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6
我的故鄉(xiāng)藏在江南的褶皺里,一條彎彎的小河繞村而過,像母親溫柔的臂膀,將整個村子攬在懷中。記憶里的春天總帶著濕漉漉的甜,田埂上的紫云英開得肆意,我跟著外婆去采野菜,露水打濕了褲腳,卻能在回家后喝到噴香的薺菜粥。
夏天是稻田的主場。站在村口望去,連片的稻浪在風里翻涌,蟬鳴和蛙叫織成最熱鬧的交響曲。傍晚時分,大人們搬出竹椅坐在曬谷場,搖著蒲扇話家常,我和伙伴們則舉著自制的'網兜,追著螢火蟲跑,直到把滿口袋的星光帶回家。最難忘的是外婆家的老井,剛打上來的水鎮(zhèn)著西瓜,咬一口,清甜的汁水順著嘴角流,那是童年最清涼的滋味。
后來我到城里讀書,每次回鄉(xiāng),總覺得村子又變了些 —— 新修的水泥路代替了泥路,幾戶人家蓋起了小洋樓,但村口的老樟樹還在,外婆煮的野菜粥還是原來的味道。這片枕著稻香的土地,藏著我最珍貴的時光,無論走多遠,都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歸宿。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7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是城市里一條不起眼的老巷。巷口的青磚墻上爬滿了爬山虎,陽光透過葉片的縫隙,在地上灑下細碎的光斑。我家住在巷尾的老樓里,木質樓梯踩上去會發(fā)出 “咯吱” 的聲響,卻藏著數(shù)不清的溫情。
巷子里的鄰居們像一家人。王奶奶住在隔壁,每天清晨都會把煮好的豆?jié){端來一碗;樓下的.張爺爺是個老手藝人,總在門口修理舊鐘表,我小時候總蹲在旁邊看他擺弄那些細小的零件,他會笑著給我一顆水果糖。傍晚的巷子最熱鬧,下班的人騎著自行車穿梭,孩子們在巷子里追逐打鬧,賣糖葫蘆的吆喝聲從巷口傳來,甜甜的味道飄得很遠。
如今老巷面臨改造,有些鄰居已經搬走,但我總記得巷子里的煙火氣 —— 清晨的豆?jié){香、午后的鐘表聲、傍晚的歡笑聲。這里沒有高樓大廈的繁華,卻有著最質樸的暖意,是我永遠牽掛的家。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8
我的故鄉(xiāng)是一座靠海的小漁村,藍色的大海是我童年最親密的伙伴。每天清晨,天還沒亮,漁港里就傳來馬達的轟鳴聲,漁民們駕著漁船出海,船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像一群展翅的海鷗。
我最愛跟著爺爺去海邊。退潮后的沙灘上藏著許多 “寶藏”,小螃蟹在沙洞里鉆進鉆出,貝殼被海浪沖上岸,閃著五彩的光。爺爺會教我辨認潮汐的規(guī)律,告訴我哪種魚最鮮美,他粗糙的手掌牽著我,讓我一點也不害怕海浪。傍晚時分,漁船歸港,漁民們扛著滿筐的'魚蝦,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漁港里頓時充滿了魚腥味,卻讓我覺得格外親切。
村里的大榕樹下是最熱鬧的地方,老人們坐在石凳上聊天,孩子們圍著賣冰棍的小攤打轉。每到節(jié)日,村里還會舉辦漁燈節(jié),五顏六色的漁燈在海面上漂流,照亮了整個港灣。
現(xiàn)在我離開漁村去外地求學,每次看到大海的照片,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海風、沙灘和漁港。那座伴著海風的小漁村,不僅養(yǎng)育了我,更教會我像大海一樣包容、堅韌,它永遠是我心中最明亮的燈塔。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9
外婆的小村莊,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它像一顆被時光打磨得溫潤的石子,靜靜臥在群山褶皺里,每一寸土地都藏著我童年的呼吸與笑聲。
村子不大,一條清澈的小河繞村而過,河面上架著座青石板橋,橋面被歲月磨得發(fā)亮。我總愛趴在橋欄上,看河里的小魚追著光斑游,看外婆在河邊洗衣,棒槌捶打衣物的聲響,和著河邊柳樹的沙沙聲,成了我最熟悉的童年背景音。河邊的蘆葦蕩是我的秘密基地,春天摘蘆葦芯嚼著清甜,秋天掰下蓬松的蘆葦花,扎成小掃帚掃院子里的落葉,連風里都裹著蘆葦?shù)那逑恪?/p>
村子里的房子多是黑瓦白墻,矮矮的`院墻爬滿牽牛花。外婆家的院子里有棵老槐樹,樹干要兩個我才能抱住。每到初夏,槐花開得滿樹雪白,風一吹,花瓣像雪一樣落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我的頭發(fā)上。外婆會搬來竹梯,摘下一籃籃槐花,和面粉拌在一起蒸槐花糕,那股清甜的香氣,能飄滿整個村子。傍晚時分,鄰居們會搬著小板凳來院子里坐,大人們聊著莊稼的長勢、誰家的孩子又長高了,我則纏著隔壁的爺爺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直到月亮升到老槐樹的樹梢。
那時的日子過得慢,清晨被村口的公雞叫醒,跟著外婆去田埂上摘青菜,露水打濕我的布鞋,腳底沾著松軟的泥土;午后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聽外婆搖著蒲扇講她小時候的事;傍晚跟著表哥去田埂上追蜻蜓,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直到外婆在村口喊我們回家吃飯。村子里的人都很熟絡,誰家做了好吃的,總會端一碗給鄰居;誰家有事,大家都會主動搭把手,連空氣里都飄著溫暖的煙火氣。
后來我隨父母去了城市,高樓大廈取代了黑瓦白墻,汽車鳴笛蓋過了雞鳴犬吠,但我總忘不了外婆的小村莊。每年春節(jié)回去,青石板橋還在,老槐樹還在,鄰居們看到我,還是會笑著喊我的小名,塞給我揣得溫熱的糖。那片土地教會我什么是淳樸,什么是溫暖,它像外婆的懷抱,永遠是我疲憊時可以?康母蹫场I茵B(yǎng)我的小村莊,藏著我最珍貴的童年,也藏著我一輩子都放不下的牽掛。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0
老城區(qū)的青石板巷,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它不像城市的主干道那樣車水馬龍,卻用斑駁的磚墻、蜿蜒的街巷,織就了我成長的記憶網。
巷口的大槐樹是巷子的標志,樹干上掛著個老舊的路燈,傍晚時分,昏黃的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我小時候總愛踩著這些光斑跑,石板路凹凸不平,偶爾會絆倒,卻從不覺得疼 —— 因為巷子里的街坊鄰居,總會第一時間伸出手。賣早點的王奶奶會從蒸籠里拿出個熱乎的肉包塞給我,修鞋的李爺爺會笑著幫我拍掉身上的灰塵,那些溫暖的瞬間,像青石板縫里長出的小草,在我心里扎了根。
巷子兩旁的房子多是民國時期的老建筑,木質的門窗上刻著精致的花紋,有些人家的窗臺上擺著盆栽,綠蘿的藤蔓垂下來,在風里輕輕搖晃。我家住在巷子深處,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院子里有口老井,井臺上放著個掉了瓷的搪瓷盆。夏天,媽媽會用井水泡西瓜,井水的清涼滲進瓜瓤里,咬一口,甜得能讓人忘記酷暑。傍晚,我會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聽爺爺講巷子的故事 —— 他說這巷子以前是商賈往來的要道,門板上的劃痕是當年運貨的馬車蹭的,墻根下的青苔里藏著幾代人的腳印。
巷子里的生活充滿煙火氣。清晨,巷口的早點鋪飄出豆?jié){油條的香氣,上學的孩子背著書包跑過,跟街坊們打招呼;午后,曬太陽的'老人們坐在墻根下,手里轉著核桃,聊著家長里短;傍晚,下班的人們提著菜籃子回家,巷子里傳來炒菜的滋滋聲、孩子的嬉鬧聲。我最期待的是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掛燈籠,巷子被紅燈籠照得通紅,街坊們互相串門送年貨,我跟著媽媽去給王奶奶送餃子,給李爺爺送年糕,整個巷子都熱鬧得像個大家庭。
后來老城區(qū)要改造,有些老房子被推倒了,我家也搬去了新小區(qū)?晌铱倫刍厝タ纯,剩下的青石板巷還在,大槐樹還在,王奶奶的早點鋪換成了新門面,卻還賣著我愛吃的肉包。走在熟悉的巷子里,腳下的青石板還是那樣踏實,風里還是帶著熟悉的煙火氣。生我養(yǎng)我的青石板巷,不僅給了我成長的空間,更給了我溫暖的底色,它像一本寫滿故事的書,永遠值得我一遍遍翻閱。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1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是座江邊的小鎮(zhèn)。長江像一條碧綠的綢帶,繞著小鎮(zhèn)緩緩流淌,小鎮(zhèn)的日子,也像江水一樣,平靜而悠長。
小鎮(zhèn)的碼頭是最熱鬧的地方,每天清晨,漁船披著晨光靠岸,漁民們吆喝著卸下新鮮的魚獲,銀閃閃的魚在竹筐里蹦跳,引得孩子們圍在旁邊看。我小時候總愛跟著爺爺去碼頭,爺爺會買幾條剛上岸的鯽魚,回家熬成奶白色的魚湯,撒上一把蔥花,那鮮美的味道,我到現(xiàn)在都忘不了。碼頭邊有棵老樟樹,樹干上系著許多紅繩,爺爺說那是祈福的,我也跟著系了一根,希望小鎮(zhèn)永遠這樣熱鬧。
小鎮(zhèn)的主街沿著江邊延伸,兩旁的店鋪多是兩層小樓,樓下做生意,樓上住人。有賣雜貨的小店,玻璃柜里擺著五顏六色的糖果和玩具;有修鐘表的鋪子,老師傅戴著老花鏡,手指靈巧地擺弄著細小的零件;還有一家老面館,老板煮的牛肉面,湯頭醇厚,面條筋道,是小鎮(zhèn)人最愛的`早餐。我上學的路就在主街上,每天背著書包走過,店主們都會笑著跟我打招呼,“丫頭,上學去啦?”“今天要不要來顆糖?” 那些親切的問候,像冬日里的陽光,暖得人心頭發(fā)熱。
小鎮(zhèn)的四季各有特色。春天,江邊的柳樹抽出新芽,我和小伙伴們在江灘上放風箏,風箏飛得很高,幾乎要碰到江面上的云朵;夏天,我們在江邊的樹蔭下乘涼,吃著五毛錢一根的冰棍,看江面上的輪船緩緩駛過,汽笛聲在江面上回蕩;秋天,江邊的蘆葦蕩變成金黃色,我們去撿落在地上的蘆花,扎成小束插在玻璃瓶里;冬天,江風有些冷,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結著冰花,我趴在窗戶上畫小兔子,等著媽媽煮的紅薯粥出鍋,整個屋子都暖融融的。
小鎮(zhèn)上的人都靠江生活,也愛著這條江。有一次下大雨,江水漲了,淹沒了江邊的部分路,街坊們自發(fā)拿著鐵鍬去加固江堤,連孩子們都幫忙遞沙袋。那一刻,我看著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樣子,忽然覺得,這條江不僅滋養(yǎng)了小鎮(zhèn)的土地,更滋養(yǎng)了小鎮(zhèn)人的心靈 —— 團結、善良、熱愛生活。
后來我去外地讀書,每次回家,都會先去碼頭看看。漁船還是那樣多,老樟樹還是那樣茂盛,主街上的店鋪有些變了樣,卻還是熟悉的味道。生我養(yǎng)我的江邊小鎮(zhèn),像一位溫柔的母親,用江水的滋養(yǎng)、街坊的溫暖,教會我如何熱愛生活,如何珍惜身邊的美好。它永遠在那里,等著我回去,等著我再聽一聽江水流淌的聲音,再嘗一嘗老面館的牛肉面。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2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在黃土高原的深處,那里有一排排錯落的窯洞,是我記憶里最溫暖的家。
黃土高原的天特別藍,像一塊被水洗過的藍布,偶爾飄著幾朵白云,慢悠悠地從山頭飄過。我家的窯洞在半山腰,面朝一片開闊的梯田,春天種小麥,夏天綠油油的一片,秋天金黃的麥浪在風里翻滾,像給大地鋪了層地毯。窯洞的門是木頭做的,門框上貼著爺爺寫的春聯(lián),紅底黑字,在黃土的映襯下格外鮮艷。推開厚重的木門,窯洞里很寬敞,墻壁是黃土夯的,摸上去粗糙卻溫暖,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像個天然的保溫箱。
窯洞里的生活簡單卻充滿樂趣?看暗牡胤綌[著個土炕,鋪著花褥子,我總愛趴在炕上,看窗外的麻雀在樹枝上跳,聽奶奶在灶臺邊做飯的聲響。奶奶的灶臺是土砌的,燒的是山上的柴火,煮出來的玉米粥特別香,就著奶奶腌的蘿卜干,我能喝兩大碗。傍晚時分,爺爺會從田里回來,扛著鋤頭,褲腳沾著泥土,他會坐在炕沿上,給我講黃土高原的故事 —— 他說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窯洞里生活,黃土是我們的根,要永遠敬畏土地。
黃土高原上的孩子,從小就跟著大人在田里忙活。春天,我跟著爺爺去播種,小手攥著麥種,一顆一顆撒進土里,爺爺說 “撒均勻點,秋天才能有好收成”;夏天,跟著奶奶去田埂上拔草,太陽曬得皮膚發(fā)燙,奶奶會給我摘個熟透的酸棗,酸中帶甜,能驅散一身的疲憊;秋天是最忙的時候,跟著大人們去收割小麥,我力氣小,就幫忙撿掉在地上的.麥穗,爺爺說 “顆粒歸倉,不能浪費”。那些在田里奔跑、在黃土上打滾的日子,是我最珍貴的童年回憶。
窯洞里的鄰里關系特別親。誰家收麥子了,全村人都會來幫忙,男人們割麥、捆麥,女人們在家做飯,孩子們幫忙遞水,熱鬧得像過節(jié);誰家有人生病了,鄰居們會提著自家煮的雞蛋、熬的小米粥來看望;冬天的晚上,大家會聚集在某家的窯洞里,圍著炭火盆聊天,聽會拉二胡的爺爺演奏,歌聲和笑聲能傳到很遠的地方。
現(xiàn)在我離開家鄉(xiāng)去了城市,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卻總想念窯洞里的土炕、奶奶煮的玉米粥,想念黃土高原上那片遼闊的天空。生我養(yǎng)我的窯洞,生我養(yǎng)我的黃土高原,它用厚重的土地、淳樸的人情,教會我勤勞、善良、懂得感恩。無論我走多遠,我永遠是黃土高原的孩子,我的根永遠在那片黃土里。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3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是座南方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鎮(zhèn)子里河網縱橫,像一條條碧綠的絲帶,把小鎮(zhèn)分成一個個小小的島嶼,又用一座座石橋連接起來,走在鎮(zhèn)上,三步一座橋,五步一條河,連空氣里都帶著水汽的清新。
我家住在河邊的老房子里,房子的后門就是石階,直接通向河面。每天清晨,我被河里的櫓聲叫醒,推開后門,能看到船夫搖著烏篷船從河面劃過,船槳攪起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映著岸邊的楊柳,像一幅流動的畫。媽媽會在石階上淘米、洗菜,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小魚在石縫里游來游去。我總愛蹲在石階上,用小網兜撈小魚,雖然很少能撈到,卻樂此不疲。
小鎮(zhèn)的石橋是最有味道的。有刻著花紋的石拱橋,有平坦的石板橋,還有帶亭子的廊橋。我最喜歡鎮(zhèn)東頭的狀元橋,橋身刻著 “狀元及第” 的字樣,橋面的青石板被人踩得光滑。放學后,我總愛和小伙伴們在橋上玩 “跳格子”,累了就坐在橋欄上,看河邊的人家做飯,炊煙裊裊升起,和河里的水汽混在一起,朦朧得像仙境。下雨的時候,石橋上會撐滿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在雨霧里移動,像一朵朵會走的花。
小鎮(zhèn)的日子離不開水。春天,河邊的`桃花開了,花瓣落在河里,隨水流淌,我和媽媽會劃著小船去采菱角,菱角藏在水里的葉子下,剝開外殼,里面的果肉又脆又甜;夏天,我們在河里游泳、打水仗,傍晚坐在河邊的樹下,吃著冰鎮(zhèn)的西瓜,聽大人們講水鄉(xiāng)的傳說;秋天,河邊的蘆葦變白了,我們去采蘆葦花做書簽,河水變得更清澈,能看到河底的鵝卵石;冬天,河面偶爾會結一層薄冰,我們會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走,聽冰面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像在跟我們打招呼。
小鎮(zhèn)上的人都很溫和,說話帶著水鄉(xiāng)特有的軟糯口音。街上的店鋪多是老字號,有賣糕點的,有賣醬菜的,還有修傘的、補鞋的,店主們都很耐心,哪怕你只是看看不買,也會笑著跟你聊天。我家隔壁是位做烏篷船的老師傅,他的手很巧,一塊塊木頭在他手里變成船身、船槳,我總愛蹲在他的作坊里看,他會給我一小塊木頭,讓我學著刻小船。
后來我去了北方讀書,很少能再看到那樣多的河、那樣多的橋,卻總想念水鄉(xiāng)的櫓聲、河邊的桃花,想念媽媽在石階上淘米的身影。生我養(yǎng)我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像一首溫柔的詩,刻在我的記憶里,無論我走多遠,只要想起它,心里就會變得柔軟而溫暖。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 14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是山腳下的一個小院子。院子不大,卻裝下了我整個童年的歡樂,裝下了爺爺奶奶的疼愛,也裝下了山里的四季風光。
院子的圍墻是用石頭砌的,石頭縫里長著青苔和不知名的小草,春天的時候,小草冒出嫩綠的芽,青苔也變得綠油油的,給灰色的石頭墻添了幾分生機。院子的大門是 wooden 的,上面掛著個銅鈴,每次有人推開大門,銅鈴就會 “叮鈴叮鈴” 響,我小時候總愛故意推開門又關上,聽銅鈴的聲音在院子里回蕩。
院子里種著不少東西?繓|墻的地方有棵蘋果樹,是爺爺親手栽的,每年秋天,樹上結滿紅彤彤的蘋果,我會搬個小板凳站在樹下,爺爺踮著腳摘蘋果,遞給我的蘋果又大又甜,汁水特別多。西墻邊種著幾畦蔬菜,有青菜、番茄、黃瓜,奶奶每天都會去澆水、施肥,我跟著奶奶在菜地里拔草,偶爾會摘下一顆紅番茄,擦都不擦就放進嘴里,酸甜的味道特別爽口。院子中間有個石磨,夏天的時候,奶奶會用石磨磨豆?jié){,我?guī)椭颇,雖然力氣小,卻覺得特別有意思,磨出來的豆?jié){煮好后,加一勺白糖,是我最愛的飲品。
院子后面就是山,山上長滿了松樹和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春天,山上的野花開放了,有黃色的、紫色的、粉色的,我和爺爺去山上采野花,回來插在院子里的玻璃瓶里;夏天,山上很涼快,我跟著奶奶去采蘑菇,奶奶會教我辨認哪些蘑菇能吃,哪些不能吃,采回來的蘑菇炒肉,味道特別鮮;秋天,山上的野栗子熟了,我和爺爺去撿栗子,栗子外殼有刺,爺爺會用樹枝把刺撥開,我撿里面的栗子,回家后奶奶會把栗子煮熟,剝殼吃,粉粉的特別香;冬天,山上會下雪,整個山變成白茫茫的一片,我在院子里堆雪人,爺爺會幫我給雪人安上眼睛和鼻子,我們站在雪人旁邊拍照,院子里滿是笑聲。
院子里的`生活很安靜,卻不單調。清晨,山上的鳥兒會嘰嘰喳喳叫,奶奶會在院子里做早飯,煙囪里冒出裊裊炊煙;午后,我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看書,陽光透過蘋果樹的葉子灑下來,落在書上;傍晚,爺爺從山上回來,會給我講他在山上看到的趣事,比如哪只松鼠偷了栗子,哪只鳥兒筑了新巢。
后來我隨父母去了城里,卻總忘不了山腳下的小院子。每年暑假,我都會回去,蘋果樹還是那樣茂盛,石磨還在院子中間,爺爺奶奶會在門口等著我,銅鈴 “叮鈴叮鈴” 的聲音,還是那樣熟悉。生我養(yǎng)我的小院子,是我心里最溫暖的港灣,它用山里的清風、院子里的果香、爺爺奶奶的疼愛,滋養(yǎng)我長大,無論我走多遠,它永遠在那里,等著我回家。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相關文章: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作文07-22
不忘生我養(yǎng)我的這片土地04-08
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11-25
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作文12-02
滋養(yǎng)我心靈的甘露的作文07-18
我向往的地方作文02-19
我夢想的地方05-09
我去過的地方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