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教學設計

微課教學設計

時間:2025-03-31 17:03:50 宗澤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微課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課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微課教學設計 1

  微課名稱:

  茉莉花

  學科:

  音樂

  授課年級:

  四年級

  教材版本:

  花城版四年級下冊

  教學內容:

  第二課多彩的鄉(xiāng)音(四)之江蘇民歌茉莉花

  錄制工具和方法:

  錄像機

  設計思路:

  江蘇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名歌,學生較為熟悉。根據學生已有的感知,采用聽賞的方式進一步學習歌曲,從中感受、發(fā)現《茉莉花》的音樂美,并能夠喜歡茉莉花,深情演繹茉莉花,為我們擁有這樣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而感到驕傲、自豪,從而增強大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柔和、優(yōu)美的歌聲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2、能用動作邊唱邊表演歌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中一字多音、切分節(jié)奏的演唱。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等

  教學過程:

  1、師:同學們,你知道有哪些贊美花的.歌曲嗎?(停頓學生回答的時間)對了,有《牡丹之歌》、《雪絨花》、《櫻花》等等,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皇捉K民歌《茉莉花》,請大家邊聽邊思考三個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音樂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從學生熟悉的贊美鮮花的歌曲入手,創(chuàng)設一種說花、唱花的教學意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聽教師范唱后解決問題:歌曲的速度,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特點和歌曲的情緒三個問題。

  3、出示歌譜,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師:這首歌曲有3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各為4個小節(jié),第3個樂句6小節(jié)一氣呵成,結尾重復第3樂句并在第5小節(jié)將歌曲推向高潮。

  4、解決難點

  師:這首歌曲大家要注意切分節(jié)奏和一字多音的地方(師找出切分節(jié)奏并進行示范)

  5、學習新歌

  師:請大家跟老師一起演唱歌譜,注意聲音要連貫、流暢。

  6、再聽教師的范唱,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做律動。

  7、師:請大家用連貫的氣息,柔和、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這首《茉莉花》。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演唱,創(chuàng)設一種親切、印象深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用優(yōu)美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感受茉莉花及茉莉花的音樂美,突出音樂聽覺審美體驗的藝術特征!

  8、師:大家都能熟練地演唱這首歌曲,你們還可以創(chuàng)編一些動作為歌曲表演。

  9、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感受與表現,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將學習引申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10、課后練習及拓展:搜集、欣賞不同地區(qū)和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

  【設計意圖:感受不同的音樂形式對音樂的表達,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提供實現的可能】

  微課教學設計 2

  一、微課題目:

  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yōu)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tǒng)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jié)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谡鋹塾H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讓《背影》更感人!侗秤啊肥巧⑽闹械拿覀冎,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ǘ┙虒W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動作細節(jié)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即準確、細致、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ń處煂θ宋飫幼骷毠(jié)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jié)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說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梢韵胂蟾赣H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里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背負著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結著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敝熳郧迨窃谛呃、傷悲、感恩等等復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chuàng)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樸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著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ㄈ┳鳂I(yè)布置

  動作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發(fā)自內心的告白,然后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jié)描寫出來。

 。ㄋ模┱n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jié)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品讀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重點語段,了解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分配:

  8分鐘

  教學方法:

  錄屏型

  教學類型:

  講授型

  適用對象:

  五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1.片頭:(20秒以內)本文是著名作家梁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jié)選。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2.了解作者(ppt演示):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梁曉聲的創(chuàng)作以小說為主,現已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wèi)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

  3.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詞句,體會深情。

  4..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和對我讀書的支持。

  結尾:

 。10秒以內)今天的微課就講到這,謝謝聆聽。

  微課教學設計 4

  錄制工具和方法

  微課使用PPT軟件制作,電子白板軟件錄屏,過程中運用電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輔助教學的短視頻、音頻,通過網址鏈接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設計思路

  本節(jié)微課通過教會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讀杜甫不同時期的兩首詩,去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微課中還通過文字材料助讀和方法點撥,配以視頻朗讀,聲畫結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學會通過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結合來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設計

  環(huán)節(jié)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學會正確朗讀詩歌。

  2、在微課程的獨立學習中,完成進階測試題,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

  3、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會將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的結合,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目標

  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微課課堂,今天微課學習的內容是:《杜甫詩三首》的前兩首《望岳》、《春望》,我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微課學習,了解什么是“知人論世”,并且通過“知人論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讀作者不同時期的兩首詩《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PPT1-2)

  二、聽讀,初感知

 。ㄒ唬⿲W習詩歌離不開朗讀,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初步感受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PPT3-4)

 。ǘ┞犕炅朔蹲x,大家是不是發(fā)現兩首詩雖然是同一個作者,但它們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它們分別又有著什么樣的情感?今天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欣賞詩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論世”法,它的意思是: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ㄒ唬╆P于杜甫,同學們你對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可分幾個時期嗎?對,共分四個時期(PPT6)下面就請大家點擊這個鏈接:xxxx,去具體了解一下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四個歷程。(如不能連接網絡,預設超鏈接PPT15-17)

  (二)同學們,此時你對《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們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課本下的注釋了嗎?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yǎn)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2、接著我們來關注《春望》的寫作背景,也請看到書下注釋,其寫作背景是: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叛賊攻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機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洞和肥窃娙颂与x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四、再聽,悟情感

 。ㄒ唬⿴е鴮υ姼璞尘暗牧私猓覀冊俅斡^看并聆聽這兩首詩的朗讀視頻。請大家細細品味兩首詩的不同情感,感受它們不同的感情基調。PPT9-10

  《望岳》寫詩人游歷山川名勝,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己的遠大抱負,其感情基調熱情奔放。

  《春望》寫詩人歷經戰(zhàn)亂,目睹國家破敗之象,身感離鄉(xiāng)背井之苦,表達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調沉郁憂憤。

  你體會到了嗎?

  五、自讀,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請大家?guī)е鴦偛诺睦斫,隨著音樂,感情朗讀《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最好讀兩遍呢。PPT12

  六、小結,明學法PPT13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杜甫的兩首古詩,了解到古代詩歌最重要的一種途徑,那就是“知人論世”!睹献印とf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選擇什么樣的題材,表現什么思想,抒發(fā)什么感情,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觀和生活經歷決定的,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請大家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去品讀杜甫的第三首詩《石壕吏》。

  詩歌仿佛是一條時間的隧道,通過它我們與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們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今后請多一些詩歌閱讀,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詩意……(Ppt14配樂結束微課的學習。)

  今天的微課就學習到這里,請大家打開本課的“進階測試”,自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祝學習愉快,再見!

  微課教學設計 5

  微課名稱:

  四年級上冊“計數問題”

  知識點名稱:

  數線段的個數

  學科類型:

  小學數學

  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型:

  新課講授

  教學活動類型:

  講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會快速準備的數出線段(角)的.個數。

  教學對象:

  小學四年級學生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電子白板,錄屏軟件

  教學過程:

  1、給出一個圖,讓學生先試著數線段,提出問題:怎樣快速又補充不漏的數出來。進行基于問題的教學。

  2、從一般到特殊,講述數線段的技巧。

  3、給出問題,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預計上課時間長度:

  5分鐘

  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運用技術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策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樂趣,有益于學習的微課程。

  微課教學設計 6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順序來寫的,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后的發(fā)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列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fā)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最后談到植物學家是如何修建花鐘的。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在語文知識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閱讀能力比較薄弱。由于平時積累的知識少,寫作基礎較差。在學習課文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發(fā)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3、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篇課文《花鐘》第1自然段。

  4、教學對象:小學三年級上期的學生。

  5、教學環(huán)境:配有多媒體的教室。

  6、教學要求:遵循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采用“導、學、教、練”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學習運用多樣式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花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注重在讀中感悟,體會語言美。

  3、讓學生仿寫句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ㄒ唬⿲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認識哪些鐘?

  2、出示“花鐘”課件。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一種特殊的鐘。這個鐘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鐘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這個鐘是由花組成的。

  師:這個鐘的名字叫花鐘;ㄧ娚硝r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花鐘》這篇課文,去領略花的美麗與神奇。

 。ǘ⿲W生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指導。

  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它們分別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在文中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

 。ㄈ┙

  1、提問:誰來說說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呢?

 。璩克狞c,牽;ù灯鹆俗仙男±;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師:一天之內只有這些花開放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這段后面的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品讀重點語句,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體會語言美。

 。1)個人展示讀。

  師:這么多的花竟先開放,你最喜歡哪一種花呢?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生:我最喜歡牽;。

  師:好,你來讀一讀描寫牽;ǖ木渥印

  生: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龋

  師: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呢?

  生:這句話把牽牛花當成了人來寫,牽;ù灯鹆俗仙男±,寫得很形象,很生動。

  師: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形象地寫出了花的形狀和顏色。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得美呢?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師:薔薇開花的樣子,就像我們小朋友張開了笑臉,很美很美。這么美的花,這么優(yōu)美的句子,讓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吧,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3)分組讀描寫花開的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到你們的朗讀聲,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花的世界去欣賞欣賞吧。(多媒體課件播放。)

  3、賞花。

  師:這么美的花,我們似乎還沒欣賞夠,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4、齊讀第1自然段。

  5、小結。

  (1)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出示花鐘課件演示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

 。3)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態(tài),各有各的性情?磥韺懟ǖ拈_放不止一種說法。讓我們也來寫一寫吧。

 。ㄋ模┚

  仿寫句子。

  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我們也來填一填,再體會體會。

  牽;ù灯鹆俗仙男±取KN薇

  萬壽菊睡蓮

  月光花煙草花

  《13花鐘》第1自然段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優(yōu)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并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現象。我采用了“導、學、教、練”的順序展開教學。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由課件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導入方式,美麗而簡潔,能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

  2、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自主閱讀,一邊讀一邊找出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3、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會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寫花開的句子采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學中,我注重對朗讀的指導,抓住重點語句,比如: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采用個人展示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語言美,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4、拓展練習。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讓學生也試著用不同的句式來描寫花的開放,然后讓學生完成課后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這簡短的十分鐘內,通過讀議重點句子,借助多媒體課件,盡量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靈活運用不同句式表達意思的方法,并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感,加強了情感和美的熏陶。

  微課教學設計 7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節(jié)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jié)奏型

  2、 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jié)奏型,并且正確視唱。

  二、 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jié)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jié)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么?有什作用?

  2、 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么拍值等于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xù)演唱唱四拍。

  (2)下面我們看這個譜子 5 6 6 i 請同學們?yōu)檫@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么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怎么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范)。

  這個音在一小節(jié)內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為: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于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fā)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jié)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xù)到后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guī)律,使原來的強弱關系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偃跖囊粞永m(xù)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廴跖囊舾臑閺娕。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jié)奏,并打節(jié)奏正確演唱。

  五 本節(jié)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jié)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jié)奏類型,節(jié)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 ,把握好節(jié)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微課教學設計 8

  微課名稱

  菱形的定義

  知識點來源

  北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課題菱形的定義

  設計思路

  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具體設計

  內容

  教學目的

  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與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加深師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菱形的定義、性質及判定方法、

  教學難點:菱形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問題1、做一做: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平行四邊形:

  畫平行四邊形ABCD,使角A等于60°,AB=AD=2cm。

  預設學生行為

  通過觀察生活中菱形的圖片(靜)――結合小區(qū)伸縮門的運動(動)――平行四邊形的移動(理論),認識菱形并得出概念,畫圖并觀察并指出它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氛圍,激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

  教師活動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菱形并板書課題

  學生再舉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推拉門、衣帽架.

  菱形的定義

  通過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剛才的作圖請同學嘗試給出菱形的定義教師歸納總結

  預設學生行為

  生甲: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生乙: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評價,然后給初菱形的確切定義并板書。同時指出菱形是具備:“①平行四邊形;②一組鄰邊相等”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滲透集幾何學習的基本思想,為后面學習其他特殊平行四邊形打基礎

  微課教學設計 9

  教學背景: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學期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語句生動、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或是總分總的寫作方法,是剛學寫作不久的小學生習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學目標:

  1、抓關鍵詞句理解西沙群島海底的魚多,領悟夸張的手法。

  2、運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學會把事物描寫得細致、形象、生動,完成片段寫作。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興趣。

  2、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合作、相互的學習。

  3、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讀中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情境導入:

  西沙群島的海底有美麗的珊瑚,有懶洋洋的海參,還有威武的大龍蝦,F在讓我們穿上潛水服再到這美麗的海底世界看看還有什么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視頻】

  二、感受魚多,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魚多)

  2、這么多的.魚,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趕緊讀一讀這段話,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魚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西沙群島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嗎?(生匯報)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看【出示選擇】

  滲透寫法:作者夸張地寫出魚占了海洋的一半,這樣寫的目的不僅告訴我們魚多,還能引起我們豐富的想象。這么好的修辭手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試著用上哦。

  2)生2: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

  【引導學生理解“成群結隊”】

  師:對啊,這里是說海底一群群的魚聚在一起游,你們知道有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成群結隊的呢?

  3、除了“成群結隊、各種各樣”,老師還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詞語呢!【出示詞語不同形式讀】

  過渡:積累詞語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寫好習作,這么好的學習方法,大家可要記住了!

  4、作者不僅在這段的開頭總體寫出了魚多,他還對魚進行了具體、生動的描寫,請默讀這段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內容。

  5、1)你喜歡哪種魚?根據學生回答,師歸納并板書:顏色、外形、動作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講講排比句的好處:

  大家有發(fā)現作者是運用了什么句式把這四種魚的顏色、外形、動作寫具體的呢?(排比句)

  小結:作者運用結構相似的排比句,讓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就把魚寫得更有趣、更生動了。來,一起讀一讀這些好看的魚吧。R讀)

  6、好看的魚還多著呢。想不想看?【出示圖片】

  7、1)現在你就動筆從顏色、外形、動作三個方面寫下你喜歡的魚,再用上比喻、擬人把它寫得更生動。

  2)學生寫作

  3)片段展示:來,把你寫的魚介紹給大家。(展示兩到三篇學生習作)

  8、小結:從同學們的筆中,我們又見到了這么多種魚,不過就算我們全班人一起寫,寫個幾天也寫不完西沙群島的魚。怪不得人們都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教學總結:

  在這節(jié)微課中,我主要講授課文第四自然段魚多的部分。我能抓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島海底的魚多,領悟夸張的手法。運用排比的手法,在讓學生仔細觀察出示的魚的圖片的基礎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魚描寫得細致、形象、生動,完成片段寫作,讓學生感受譴詞造句的藝術。

  微課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地理學習方法之一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務于生活。利用某些生活現象可以很直觀地解釋地理問題,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認知,這樣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土地鹽堿化現象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態(tài)破壞的表現之一,題目中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一次講題過程中,說到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我已經利用板圖講解了鹽堿化的形成過程,但學生感覺還是有點抽象。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羽絨服時若是沒沖洗干凈的話,羽絨服表面會有白色殘留,這和土地鹽堿化的形成原理相同,借助這個生活中的現象更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所以本微課作品就利用實驗讓學生很直觀地認識到鹽堿化,再通過動畫分析鹽堿化的形成過程。通過鹽堿化形成過程的學習,鹽堿化的成因自然很容易就總結了出來,有了成因分析,鹽堿化的防治措施也就不難得出。最后有利用華北地區(qū)和濱海地區(qū)鹽堿化成因這個測試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個微課不僅想讓學生掌握鹽堿化問題,更想通過實驗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現象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后讓學生關注鹽堿化問題,注重環(huán)境保護,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為我們學習選修教材《環(huán)境保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2.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3.明確我國土地鹽堿化的主要分布區(qū)。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讀我國土地鹽堿化分布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3.通過土地鹽堿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學習使學生關心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問題,增強環(huán)保意識,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土地鹽堿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難點: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四、教具安排:

  實驗視頻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導入]

  大家好,我是陜西省周至中學的羅曼老師。華北平原地處我國北方地區(qū),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所以又稱黃淮海平原。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農業(yè)發(fā)達。但現在,華北平原某些地區(qū)特別是到了春季,土壤表面覆蓋著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層鹽,曾經的沃野變?yōu)椤胞}田”。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土地鹽堿化”。什么是土地鹽堿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治理?本節(jié)地理課我們來談一談土地鹽堿化。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ㄕ故窘虒W目標)

  一明確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二通過土地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確我國土地鹽堿化的主要分布區(qū)。

  一、土地鹽堿化的概念

  土壤鹽堿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指土壤表層含鹽量過高(超過0.3%),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稱為土壤次生鹽堿化。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認識一下土地鹽堿化現象。

 。úシ艑嶒炓曨l)

  二、土地鹽堿化的形成

  海綿表面白色殘留物的形成與土地鹽堿化的形成原理相同,F在我們通過動畫來看一下鹽堿化的形成過程:

  地表水下滲,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無機鹽類溶于水中。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進而蒸發(fā),可溶性鹽類隨水向土壤表層移動,并積累下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

  三、土地鹽堿化的成因

  通過上面的動畫,我們不難看出強烈的蒸發(fā)和地下水位高是土地鹽堿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強烈的蒸發(fā)作用,土壤表層就不會強烈積累鹽分。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土地鹽堿化的主要成因還有:

  盆地和洼地地形。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分,盆地、洼地有利于水分和鹽分的匯集,且這些地方排水不暢,鹽分不易流失,當水分蒸發(fā)后便留下鹽分,形成鹽堿地。

  不合理的農業(yè)灌溉。灌溉不當,是土壤次生鹽堿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國部分地區(qū),農業(yè)灌溉仍以大水漫灌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滲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強烈蒸發(fā),就可能引起土壤鹽堿化。

  沿海地區(qū)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鹽漬化。用受海水入侵影響的地下水來灌溉農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發(fā)或排放后,鹽分就在土壤表層或土壤中蓄積起來,導致土壤發(fā)生鹽堿化。

  我國鹽堿化土地主要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及濱海地區(qū)。

 。ǔ修D)鹽堿化,會引起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長發(fā)育。它已成為耕地退化的重要殺手之一。所以鹽堿化的防治已經成為耕地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防治鹽堿化。

  四、土地鹽堿化的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為滴灌或噴灌方式,這樣既可以防治鹽堿化,又可節(jié)約水資源,再如通過井排井灌的方式來淋洗土壤鹽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農業(yè)改良措施。可通過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輪作、間種等來防治。

  3.化學改良措施。我們也可以施用石膏、亞硫酸鈣等物質來中和土壤鹽分。

  4.生物改良措施。例如,植樹造林,在鹽堿地中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在農田中施綠肥等方式來改善土壤。

  最后我們還可通過引淡淋鹽、農田覆蓋等方式達到目的。不同的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不同,鹽堿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過程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鹽堿化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合理開發(fā)利用土地,注重防治,鹽田最終會恢復為良田。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圖片和實驗了解了鹽堿化現象,通過動畫總結了鹽堿化的四個成因,通過讀圖明確了我國鹽堿化土地的四個主要分布區(qū),最后總結了鹽堿化的四個防治措施。對于本節(jié)內容,大家都掌握了嗎?讓我們去演練場一試身手吧!

  微課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倮斫庖淮魏瘮蹬c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會根據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趯W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的思想。

 、劢洑v方程與函數關系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實際上,一次函數是兩個變量之間符合一定關系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著用函數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數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點明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必要性:

 。1)函數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2)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jié)內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1)解方程2x+20=0。

  (2)當自變量為何值時,函數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賹τ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趶膯栴}本質上看,(1)和(2)有什么關系?

 、圩鞒鲋本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jié)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么樣的一種關系?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數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為什么同一?圖象上怎么看?函數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

  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數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數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下列圖象,你能說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數關系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處練習為補充?梢詭椭鷮W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綜合應用

  教科書P.139例1(略)

  對于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于函數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關系的一個直接應用。

  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坐標

  從數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形結合的觀念。

  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P.145習題11.3第1、2題。

  微課教學設計 12

  一、學情分析: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它貫穿于小學各個階段,識字教學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是各年級段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同音字字形難解,組詞易錯,形近字又讀不準音,組詞更易錯。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重點、難點呢?這一節(jié)微課,我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例,教給學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為提高識字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做一探索教學。

  二、教學目標:

  1、能區(qū)分本冊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并能正確地運用。

  2、對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重點聯(lián)系,使學生掌握。

  3、讓學生學習幾種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學以致用。

  3、教學重難點

  教給學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各年段中學以致用,避免錯別字的出現,為識字打好基礎。

  四、教學過程:

  引入:(簡介課題)

 。1)、認識漢字

  我們祖國的漢字十分神奇,幾個簡單的筆畫就可以組成有靈氣的漢字。(日、人、目、火)關于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古代人把漢字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字四種漢字造字法。其中大部分漢字是形聲字,而且有些字非常相像。這些被稱為形近字。

 。2)錯字可怕

  對比粗心和細心的同學在測驗中的識字效果

 。3)、如何辨析

  那區(qū)別同音字和形近字有哪些方法呢?

  針對一些同學容易混淆弄錯。針對這種情況,我把它們概括為這幾種方法。

  1、同音字歸類辨析法

  2、分類記憶法

  3、比較聯(lián)系識字法

  4、聯(lián)想識字法

  5、編兒歌或順口溜法

  怎樣減少或消滅這常見的錯別字呢?

  1.要認真學好生字。

  2.使用時要注意嚴格區(qū)分形近字。

  3.書寫時要認真。

  4.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讀書看報時,對字要細心觀察辨認。反復練習,講究方法。

  微課教學設計 13

  知識與技能: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概念,知道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qū)別,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搜集學習材料并進行一系列的討論和研究,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區(qū)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身邊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幾分之幾?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幾分之幾?

  2、說出下面各個分數的意義,并指出哪個分數表示具體數量,哪個分數表示倍比關系。

  (1)一張桌子的高度是xx米。

  (2)一張桌子的高度是長度的`xx。

  (引導學生說出:xx米表示0.81米,是一具體的數量表示把長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關系。)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師舉幾個百分數的例子:這次半期考,全班同學的及格率為100%,優(yōu)秀率超過了50%;體檢的結果顯示,我校的近視人數占全校總人數的64%,像100%、50%、64%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

  2、同學們能舉出幾個百分數的例子嗎?說說在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到百分數?

  3、舉例說說百分數表示什么,并歸納出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關系,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5、教學百分數的寫法: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寫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6、教學百分數的讀法:百分數的讀法和分數的讀法大體相同,也是先讀分母,后讀分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題:讀出下面的分數。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題:直接在書上的橫線上寫出對應的百分數。

  3、P86練習十八第4題:讀出或寫出報欄中的百分數。

  4、“做一做”第三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分數和百分數在意義上有何不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題:某小學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五、六年級的三好學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的百分率高?

  課后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寫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微課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征。

  2、初步嘗試為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征。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fā)探究欲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松靈璧石。

  提問: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為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經為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fā)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征

 。`璧石的成因很復雜,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征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并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說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為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后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著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后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說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為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xù)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ㄍㄟ^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并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經為(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 B、呂梁石 C、龍鱗石 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在形 、(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搜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搜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微課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背景

  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大背景下,幫助學生解決應用“的地得”的疑惑與困難。

  二、設計思路

  針對學生對于“的、地、得”的誤用與忽視展開教學,規(guī)范結構助詞“的、地、得”的使用。按照“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解決”的思路展開教學,總結歸納優(yōu)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的、得、地”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種固定搭配。

  3、引導學生運用口訣來正確使用“的、得、地”。

  四、教學重難點

  1、“的、得、地”的區(qū)分。

  2、“的、得、地”在實際情景中的正確運用。

  五、教學設計與過程

 。ㄒ唬、導入語: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地、得”的正確用法。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區(qū)別。

 。ǘ、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相同之處:“的”、“地”、“得”三個字都可以做助詞使用,他們在做助詞時,都可以念輕聲“de”。

  2、不同之處:在書面語中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而且它們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樣的什么

 。2)怎樣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樣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它們的正確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潑的孩子

  美麗的花園

  快樂的玩!ㄐ稳菰~+“的”+名詞)

 。2)鳥的世界

  故宮的景色小鳥的羽毛……

  (名詞+“的'”+名詞)

 。3)他的桌子

  我的書本

  她的鉛筆……

 。ù~+“的”+名詞)

  2、“地”的用法

  悲傷地說

  高興地寫

  甜甜地笑

  認真地聽

  快速地奔跑

  消極地回答

 。ㄐ稳菰~+“地”+動詞)

  3、“得”的用法

  寫得快

  讀得好

  玩得高興

  笑得開心

  紅得發(fā)紫

  白得發(fā)光

  (還有一首簡單的口訣,可以幫我們更好的區(qū)分和使用它們,想學嗎?跟我讀吧!)

 。ㄋ模暗、地、得”用法簡要口訣

  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

  形容動后“雙人”“得”,當作助詞都讀“de”。

  (師:下面我們帶著口訣,一起來做幾道練習吧。

  六、鞏固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飛快

  飛快(地)跑

  仔細(的)觀察

  觀察(得)仔細

  強烈(的)渴望

  強烈(地)渴望

 。◣煟壕毩暫唵螁?我們提高難度試一下,請看題目)

  2、給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雛燕飛到大樹的上方,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而且飛(得)很高呢!” 小結:能填對這個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經學會它們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結(師:讓我們再來回顧“的地得”的用法口訣)

  同學們,只要你記住口訣: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形容動后“雙人”“得”,當作助詞都讀“de”。相信你再也不會弄錯“的地得”了!

  八、結束語: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到這里,是不是對這三個“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呢!課后大家還要多多練習哦。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微課教學設計 16

  一、 概述

  本課是高中信息技術選修教材《算法與程序設計》第三章“算法的程序實現”中的第三節(jié)“在數組中查找數據”的第3課時——二分法查找。

  這節(jié)課目標是學習二分法查找的概念,理解二分法查找算法的,能寫出二分查找算法步驟。

  這節(jié)課內容既是跟前一節(jié)內容“順序查找方法”對比,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增強思維的靈活度,同時也對后面學習“遞歸算法”一課也能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本課中的“理解二分算法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本微課設計即針對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利用一個簡單節(jié)目(學生做)、一張圖(學生想)、完成幫助學生理解二分算法的。

  二、 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

  掌握二分算法的概念,理解算法的,為用代碼實現其操作步驟打下基礎。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小節(jié)目的形式探究二分法和了解其概念,通過讓學生觀察解答樹圖進一步理解二分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節(jié)目使學生享受集體活動的快樂,體會集體智慧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廣度;通過圖形描述和提煉算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深度;使學生對程序設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有進一步的認識,促進他們學習程序設計和算法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已經掌握了在VB環(huán)境編寫簡單程序的步驟和方法,掌握了基本的語句和部分簡單算法。但對于代碼的編寫仍有一定的困難和為畏難情緒。這節(jié)內容的'代碼相比之前,復雜度有所提升,所以理解算法是最為重要的。從生活中的趣例入手,讓他們有自然的想法,逐步有用程序實現的需求,學習過程便順理成章了。

  四、 教學重點

  掌握二分法概念和

  五、 教學難點

  理解二分法

  六、 教學過程

  1、 小節(jié)目

  猜價格

  有一價格為W(1≤W≤20)的商品,同學甲給定價格區(qū)間,讓同學乙猜商品的價格,如果乙猜錯,甲給出“高于W”或“低于W”的提示?葱枰獛状文懿聦Α

  分小組商量對策,然后派代表公開表演。

  2、三種方法:

  1) 順序法(使用者比較少,復習舊知)

  2) 隨機法(有一部分支持,不穩(wěn)定)

  3) 二分法(有少數同學使用,穩(wěn)定,平均效率高)

  3、剖析二分法(解答樹圖)

  七、 教學

  1、在演示節(jié)目階段,學生參與,教師點評為主

  2、在分析階段,學生描述,學生點評為主

  八、教學反思

  學生從參與節(jié)目,對比和不同的解決策略,初步理解二分法的高效,到通過解答樹圖進一步理解二分法的和原理,思維在廣度和深度均得到鍛煉,深入淺出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從圖中再次模擬操作步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代碼的實現做好鋪墊。

  在后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根據學生的反應,動態(tài)擴展其他策略的分析思路,為突出二分法的優(yōu)勢和適用條件打下基礎。

  九、 后續(xù)補充說明

  將價格區(qū)間擴大到1-1000,分析最少猜數的次數,歸納出一般情況下的平均猜數次數,使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優(yōu)勢。再為例題增加限制條件:給定價格的所有可能值,比如1000以內,但價格的值只有100種可能,應該怎么辦?導入二分法更一般的應用,即用表存儲有序的序列,用數組實現。

  微課教學設計 17

  【內容簡析】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寫景抒情的一首七絕。詩歌描寫是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看到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幽美之景,表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寂與憂愁。

  【設計理念】

  這個教學設計,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進行互學、互補、互相啟迪,從而能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自學自悟。在這堂古詩教學課中,尤其注重課堂內外的相互結合,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習慣,并注重人文教育。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理解古詩文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4.能按“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步驟學習這首詩。

  【重點難點】

  1.根據文中注釋理解古詩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教學《楓橋夜泊》的有關課件、插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江蘇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楓橋也一躍成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fā)著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把每句詩讀通順。

  2.檢查初讀效果。

  3.對照插圖思考:詩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寫下這首詩?

 。ㄌ鞂⒘恋臅r候,在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寫下的。)

  三、解詩題,知詩人

  1.理解詩題(楓橋夜泊--客船夜里停泊在楓橋下面)。

  2.檢查預習,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張繼的資料。

  四、明詩意,析內容

  1.自由讀,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與小組同學討論。

  2.指名朗讀,師生誦讀。

  3.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①結合插圖,再看古詩,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這首詩的詩意。

 、趯W生交流以前理解古詩所用的方法。

 、蹘熒偨Y方法,并用課件展示。

 。╝.看詩中的注釋; b.查字詞典; c.看工具書或看插圖理解; d.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苄〗M學習。

 、輰W生匯報,教師根據詩句進行對譯(課件演示)。

  五、入詩境,悟詩情

  1.學生一邊聽老師示范朗讀,一邊閉目想象畫面:你眼前出現了詩中怎樣的畫面?(播放憂傷的古樂。)

  2.詩人看到和聽到了什么?

  (看到:月落、霜、江楓、漁火;聽到:烏啼、鐘鳴。)

  3.從畫面的情景和詩句的描繪中,你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樣的?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為什么詩人一夜不能入睡呢?同桌之間探討原因。

 。ㄣ皭潯⑺监l(xiāng)、憂國憂民、因科舉落榜、傷感等等。)

  六、朗讀背誦

  1.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朗讀這首古詩?(憂愁、傷感。)

  2.確定基調,劃分節(jié)拍,標出重音。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課件播出憂傷的樂曲)。

  4.背誦本詩。

  七、質疑問難

  八、總結,布置作業(yè)

  微課教學設計 18

  一、教學背景

  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大背景下,幫助學生解決應用“的地得”的疑惑與困難。

  二、設計思路

  針對學生對于“的地得”的誤用與忽視展開教學,規(guī)范結構助詞“的地得”的使用。按照“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解決”的思路展開教學,總結歸納優(yōu)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知道“怎么樣的什么、怎么樣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樣”三種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運用小兒歌“動前土、名前白、行動后面雙人來”的口訣幫助正確使用“的、地、得”。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的'、地、得”的區(qū)別。

  2、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的、地、得”。

  五、教學時間

  8分鐘微課堂

  六、教學適用對象

  義務教育九年制內的學生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屏軟件

  八、教學設計與過程

  開場白: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地、得”的正確用法。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區(qū)別。

  1、相同之處:原來它們都是念輕聲“de”,都是結構助詞,起連接作用。

  2、不同之處:在書面語中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而且它們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樣的什么

 。2)怎樣樣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它們的正確用法。

  白勺“的”的結構是用“形容詞或名詞或代詞+的+名詞”來表示,而我們最常見,用得最多的還是 “形容詞+的+名詞”的結構。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詞+地+動詞”的結構來表示。

  雙人“得”是用“動詞+得+形容詞”的結構來表示

  3、練習鞏固

 。1)形近區(qū)分

  靜靜(的)河面 靜靜(地)寫字 歡樂(的)山谷

  歡樂(地)歌唱 滿意(地)點頭 滿意(的)作品

 。2)類別區(qū)分

  1)跑(得)飛快 飛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強烈(的)渴望 強烈(地)渴望

 。3)綜合雜糅

  小雛鷹飛到大樹的上方,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而且飛(得)很高呢!”

  小結:能填對這個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經學會它們的用法了!

  4、特殊情況

  質疑:假如遇到特殊情況怎么辦呢?

  我從書包里拿出書交給她們,她們高興得圍著我跳起舞來。(出自二年級上冊《日記兩則》)

 。1)質疑:為什么這里要使用“得”呢?

 。2)釋疑:原來這里強調的是心情,動詞在后,形容詞在前,相當于后置,“得”修飾“跳舞”而非“圍”,F在你明白了吧?

  5、 小結歸納:

  怎么樣,你們學會了嗎?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快的記住它們的用法,老師送給大家一首口訣來幫助你們熟記三個“的”的正確使用方法:動前土、名前白、行動后面雙人來。

  同學們!學到這里,是不是對這三個“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呢!課后大家還要多多練習哦。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微課教學設計 19

  設計理念:

  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jié),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

  《一片幸運的葉子》講述了善良的大熊要去探望生病的山羊奶奶。窮困的他,原本只帶了一片樹葉?墒,最后卻變出了新鮮的蔬菜和美麗的氣球。故事描述主角因為善良的心,時時盡其所能的幫助他人,換得的是更豐盛的回饋。提醒讀者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有助人的能力和機會。簡單卻深刻的故事情節(jié),傳達出溫暖的情意,以及對真善美世界的期許。

  教學目標:

  1、借助繪本閱讀,在傾聽、思考、觀察、想象中享受閱讀的情趣,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繪本閱讀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邊讀邊思的閱讀習慣,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懂得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有助人的機會和能力。而且,助人的方式未必要用到錢財。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書。它的名字是《一片幸運的葉子》。(板書課題,齊讀,給“幸運”注音)

  它是一本繪本。繪本,又叫圖畫書,書中不僅有文字,而且有圖畫,文字和圖畫共同、完整地講述了—個故事。

  二、了解封面、封底

  1、(出示封面)讀一本書要從書的封面讀起,它能幫助你更好地閱讀這本書。老師希望你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把你從封面看到的大膽地說出來。(同位交流)

  2、生匯報:

 。1)《真善美繪本系列》是一套讓孩子認識真善美的繪本,包括《一片幸運的葉子》《了不起的爸爸》《稱贊》《嗨!你好》四本繪本,這套繪本在臺灣已暢銷多年。通過閱讀這套繪本,讓我們可以認識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學會贊賞他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關心他人。

 。2)張正雄,著名繪本畫家,其活潑、童趣的書法,深受孩子的歡迎,更呈現出繪本溫暖的內涵。

 。3)張晉霖,臺灣著名繪本作家,擅長寫作幼兒教育的'繪本,出版了多部作品。

 。4)來,我們再讀讀故事的名字,看你能不能猜出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

  (5)小結內容。

  3、同學們,你們真會動腦筋,能根據題目內容進行大膽地猜想。但是同學們,我們了解了封面還不行,還要看看這本圖畫書的封底。

  師:封底上面畫了什么,寫了什么?請認真看看,自由朗讀上面的內容。

  生匯報:圖上畫了大熊送給山羊奶奶新鮮的蔬菜和美麗的氣球。還告訴了我們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小結

  好了,今天開始我們知道了看書要先看封面、封底,了解它的名字還幫助我們推測故事內容,還把創(chuàng)作者和出版社介紹給我們。知道創(chuàng)作者的名字一般是寫在書名下面的,而出版社一般寫在封面的最底下。然后再去看故事,它能幫助你更好地閱讀這本書,更喜歡這本書!

  微課教學設計 20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fā)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于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辭。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學習重點和本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鑒賞的地方。個人認為本文教學宜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鑒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培養(yǎng)其鑒賞散文的能力。

  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來,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探究學習內容等形式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

 。ǎ保┠芡ㄟ^感知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ǎ玻⿲W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散文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兩課時:

 。ǎ保┑谝徽n時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全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ǎ玻┑诙n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說準備:

  1、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容。

  2、準備好錄音機、錄音帶、學習目標小黑板。

  六、說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采用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方式有利于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對象及任務,使之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

  (二)、出示學習目標。

 。ㄈ、播放錄音,指導學生誦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流暢朗讀,落實《大綱》要求。

 。ㄋ模、檢查預習情況。

 。薄⒔涣髯髡呱、寫作背景等資料。

 。、討論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ǎ保┡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落實能力目標。

 。ǎ玻┩瑫r也為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ㄎ澹┫茸灾魉伎,再分組討論,限時作答。

  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落實能力目標。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思考并完成課后練習二、三,為下節(jié)課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第二課時:

 。ㄒ唬 出示目標。

 。ǘ 引導誦讀,為德育目標作準備。

 。ㄈ 檢查作業(yè),為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ㄋ模 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討論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ㄎ澹 小結。

  (六) 總結全文,從結構、語言、意境等三方面審美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落實德育目標。

 。ㄆ撸 布置作業(yè):預習新課。

【微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微課教學設計05-20

微課的教學設計05-11

白楊語文微課教學設計04-23

我的舞臺微課教學設計07-29

秋天的雨微課教學設計08-03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范本03-13

數學微課教學設計整理07-25

自然之道微課教學設計03-16

小學微課教學設計模板04-02

物理微課教學設計模板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