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歷史辛亥革命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八年級歷史辛亥革命的知識點
辛亥革命是指發(fā)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tǒng)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辛亥革命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辛亥革命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通過各種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結果
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辛亥革命
(1)背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民黨
〈1〉興中會:1894年,美國檀香山。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見書36頁會址)
〈2〉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東京。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機關刊物《民報》。
〈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闡釋為民族)建立民國(建立民主共和國,闡釋為民權),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闡釋為民生).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1)武昌起義:1911年,標志著辛亥革命開始,武昌起義成功帶來的影響:僅一個月左右,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tǒng)治名存實亡。
(2)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地點:南京,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中國同盟會的成
1905年孫中山、日本東京。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zhí)行部庶務。創(chuàng)辦機關報《民報》
三民主義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民族)
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民權)
平均地權:資本主義土地綱領(民生)
三民主義的評價:積極:是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消極: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觸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會成立的意義: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武昌起義的爆發(fā)
時間:1911年10月10日。參加力量: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
結果: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
中華民國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定都南京;五色旗為國旗;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是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目的:為限制袁世凱專權,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主要內容:內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體制、責任內閣制。
性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
意義: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傩梁ジ锩墙袊谝淮瓮耆饬x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谛梁ジ锩品饲宄姆饨ńy(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提高了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
、轂槊褡遒Y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迣鷣喼薷鲊粔浩让褡宓慕夥胚\動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據(jù)是: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敗的依據(jù)是: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八年級歷史辛亥革命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歷史辛亥革命知識點總結10-25
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總結11-07
八年級歷史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梳理07-06
八年級上冊歷史戊戌變法知識點08-01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20課知識點11-24
八年級下冊歷史書每課知識點05-12
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07-22
中考歷史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06-14
中考歷史世界歷史知識點整理11-21
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