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國學智慧

《赤壁之戰(zhàn)》的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4-08-17 12:49:43 宜歡 國學智慧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赤壁之戰(zhàn)》的原文及譯文

  《赤壁之戰(zhàn)》是北宋司馬光所寫作品。本文詳細記載了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其中尤以戰(zhàn)前準備為主。文章多用人物對話表現(xiàn)戰(zhàn)略決策的過程,揭示當時各方面臨的形勢,也從中表現(xiàn)了每個人物戰(zhàn)略眼光的高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赤壁之戰(zhàn)》的原文及譯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quán)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quán)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群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奔垂捕ń。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quán)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彼炫c魯肅俱詣孫權(quán)。亮見權(quán)于柴桑,說權(quán)曰:“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quán)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quán)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guān)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quán)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quán)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睓(quán)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他,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quán)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quán)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quán)召瑜還。瑜至,謂權(quán)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地方數(sh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shù)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quán)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币虬蔚俄角扒匕,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quán)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quán)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zhàn)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fā),孤當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彼煲灾荑、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

  進,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譯文:

  當初,魯肅聽說劉表已死,(便)對孫權(quán)說:“荊州與我國鄰接,地理形勢險要、堅固,土地肥沃、廣闊,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為已有,這是開創(chuàng)帝王之業(yè)的憑借。現(xiàn)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又不和協(xié),軍隊中的那些將領(lǐng),有的擁戴劉琦,有的擁戴劉琮。劉備是天下驍悍的雄杰,與曹操有仇,寄居在劉表那里,劉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劉備和劉表的部下們同心協(xié)力,上下一致,就應(yīng)當安慰他們,與他們結(jié)盟友好;如果他們離心離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們的)大事。請讓我能夠奉命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同時慰勞軍中掌權(quán)的人物,并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必定高興而聽從我們的意見。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天下大勢可以決定了。現(xiàn)在不趕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睂O權(quán)即刻派魯肅前往。(魯肅)到夏口,聽說曹操已向荊州進發(fā),(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劉琮已投降曹操,劉備向南撤退,魯肅直接去迎他,與劉備在當陽縣長坂坡相會。魯肅轉(zhuǎn)達孫權(quán)的意思,(和他)討論天下大事的勢態(tài),表示懇切慰問的心意,并且問劉備說:“劉豫州現(xiàn)在打算到哪里去?”劉備說:“我和蒼梧太守吳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濒斆C說:“孫討虜為人聰明仁惠,敬重、禮待賢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歸順、依附他,已經(jīng)占據(jù)了六個郡,兵精糧足,足夠用來成就大業(yè),F(xiàn)在為您籌劃,不如派遣親信主動去結(jié)好東吳,以共建大業(yè)。(但是您)卻打算投奔吳巨,吳巨是個平庸的人,又處在偏遠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難道能夠依靠嗎?”劉備很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子瑜的朋友!眱蓚人隨即(也因子瑜的關(guān)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江東避亂,是孫權(quán)的長史。劉備采納了魯肅的計謀,率兵進駐鄂縣的樊口。

  曹操將要從江陵順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很危急,請讓我奉命去向?qū)O將軍求救!庇谑桥c魯肅一起去見孫權(quán)。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quán),勸孫權(quán)說:“天下大亂,將軍您在江東起兵,劉豫州的漢南招收兵馬,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F(xiàn)在曹操削平大亂,大致已穩(wěn)定局面,于是攻破荊州,威勢震動天下。英雄沒有施展本領(lǐng)的地方,所以劉豫州逃遁到這里,希望將軍估量自己的實力來對付這個局面!如果能用江東的兵力同中原對抗,不如趁早同他絕裂;如果不能,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鎧甲,向他面北朝拜稱臣呢!現(xiàn)在將軍外表上假托服從的名義,而內(nèi)心里懷著猶豫不決的心思,局勢危急而不能決斷,大禍沒幾天就要臨頭了!”孫權(quán)說:“假若如你所說,劉豫州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罷了,還能恪守節(jié)義不受屈辱;何況劉豫州(是)漢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過所有的當代人,眾人敬仰、傾慕他,就象水歸大海一樣。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孫權(quán)發(fā)怒說:“我不能拿全東吳的土地,十萬將士,來受人控制,我的主意決定了!除了劉豫州就沒了(同我一起)抵擋曹操的了,可是劉豫州在剛打敗仗之后,怎能抗得住這個大難呢?”諸葛亮說:“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坡打了敗仗,(但是)現(xiàn)在歸隊的士兵加上關(guān)羽率領(lǐng)的精銳水兵還有一萬人,劉琦收攏江夏的戰(zhàn)士也不也于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疲憊不堪,聽說追逐劉豫州,輕裝的騎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這就是所謂‘強弓發(fā)出的箭到了盡頭,連魯國的薄絹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諱這樣做,說‘一定會使主帥遭到挫敗’。況且北方的水兵,不習慣在水上作戰(zhàn);還有,荊州的民眾所以歸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勢所逼,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順服,F(xiàn)在將軍當真能派錳將統(tǒng)領(lǐng)幾萬大軍,與劉豫州協(xié)同規(guī)劃、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軍隊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軍隊被打敗,勢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這樣,荊州、吳國的勢力就會強大,三國分立的形勢就會出現(xiàn)。成敗的關(guān)鍵,就在今天!”孫權(quán)聽說非常高興,就同部下們謀劃這件事。

  這時,曹操送給孫權(quán)一封住說:“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指向南方,劉琮投降,F(xiàn)在訓練了水軍八十萬之多,正要同將軍在東吳會戰(zhàn)!睂O權(quán)將這封信拿給部下的眾人看,沒有一個不象聽到巨響而失去了常態(tài)。長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猛虎,挾持著皇帝來征討天下,動不動以朝廷(的名義)為借口,現(xiàn)在抗拒他,事情更為不利。再說將軍抗拒曹操的主要憑借是長江;現(xiàn)在曹操得到荊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領(lǐng)地,劉表組建的水軍,大小戰(zhàn)船甚至用千位數(shù)計算,曹操將這些戰(zhàn)船全部沿江擺開,同時還有步兵,水陸一起進攻,(這樣一來)長江的險要地勢已經(jīng)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實力的大小、強弱又不能相提并論。我以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順他!保ㄟ@時)只有魯肅沉默不語。孫權(quán)起身去廁所,魯肅追到屋檐下。孫權(quán)知他來意,握著他的手說:“您要說什么?”魯肅說:“剛才我察看眾人的議論,(是)專門想貽誤將軍,不值得與(他們)謀劃大事。現(xiàn)在我魯肅迎順曹操,曹操想必會把我送還鄉(xiāng)里,品評我的名位,還少不得(讓我做一個)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車,吏卒跟隨,交往士大夫們,然后逐漸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類的職位。將軍您迎順曹操,會得到一個什么歸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計,不要采納那些人的意見!”孫權(quán)嘆息說:“這些人所持的議論,非常讓我失望,F(xiàn)在你闡明利害,正與我的想法一樣!

  當時,周瑜奉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quán)召周瑜回來。周瑜回來,對孫權(quán)說:“曹操雖然在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其實是漢朝的奸賊。將軍憑著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還繼有父兄的功業(yè),占據(jù)著江東,土地方圓幾千里,軍隊精良,物資豐裕,英雄們都原意為國效力,正應(yīng)當橫行天下,替漢朝除去殘暴、邪惡之人;況且曹操是自來送死,怎么可以迎順他呢?請允許(我)為將軍謀劃這件事,F(xiàn)在北方還沒有平定,馬超、韓遂還在函谷關(guān)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軍隊放棄鞍馬,依仗船只,與東吳爭高下,F(xiàn)在又天氣嚴寒,戰(zhàn)馬沒有草料。驅(qū)趕著中原的士兵很遠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帶,不服水土,一定會生疾病。這幾項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卻都貿(mào)然實行。將軍捉拿曹操,應(yīng)當正在今天。我周瑜請求率領(lǐng)幾萬精兵,進駐夏口,保證替將軍打敗他!”孫權(quán)說:“老賊想廢除漢朝自立為帝(已經(jīng))很久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shù)、呂布、劉表與我罷了;現(xiàn)在那幾個雄杰已被消滅,只有我還存在。我和老賊勢不兩立,你說應(yīng)當迎戰(zhàn),很合我的心意。這是蒼天把你交給我啊!庇谑前蔚犊硵嗝媲胺抛嗾碌淖雷,說:“各位文武官員,敢有再說應(yīng)當迎順曹操的,就和這奏案一樣!”于是散會。

  這天夜里,周瑜又去見孫權(quán)說:“眾人只見曹操信上說水軍、步兵八十萬而個個害怕,不再考慮它的真假,便發(fā)出投降的議論,是很沒道理的。現(xiàn)在按實際情況查核,他所率領(lǐng)的中原軍隊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早已疲憊;所得到的劉表的軍隊,最多七八萬罷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憊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軍隊,人數(shù)雖多,也很不值得畏懼。我只要有精兵五萬,已經(jīng)足夠制服它,希望將軍不要憂慮!”孫權(quán)撫摸著周瑜的背說:“公瑾,您說到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顧妻子兒女,夾雜著個人的打算,很讓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與我一致,這是蒼天讓你二人輔助我!五萬兵難在倉猝之集合起來,已選好三萬人,船只、糧草、戰(zhàn)斗用具都已辦齊。你與子敬、程公就先行出發(fā),我會繼續(xù)派出軍隊,多多裝載物資、糧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對付曹操就同他決戰(zhàn),倘若萬一戰(zhàn)事不利,就撤回到我這里,我當和孟德決一死戰(zhàn)!庇谑侨蚊荑、程普為正、副統(tǒng)帥,率兵與劉備同力迎戰(zhàn)曹操;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xié)助計劃作戰(zhàn)的策略。

  ……

 。▽O、劉聯(lián)軍)進軍,與曹操(的軍隊)在赤壁相遇。

  這時曹操軍中的士兵們已經(jīng)有流行病,剛一交戰(zhàn),曹操的軍隊(就)失利,(曹操)率軍退到江北駐扎。周瑜的軍隊駐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將領(lǐng)黃蓋說:“現(xiàn)在敵多我少,很難同(他們)持久對峙。曹操的軍隊正好把戰(zhàn)船連接起來,首尾相接,可用火燒來打退他們。”于是調(diào)撥十只大小戰(zhàn)船,裝滿干葦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帳包裹,上面樹起旗幟,預備好輕快小船,系在戰(zhàn)船的尾部。先送信給曹操,假稱要投降。這時東南風來勢很急,黃蓋把十只戰(zhàn)船排在最前頭,(到)江中掛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將領(lǐng)、士兵都走出營房站在那里觀看,指著說黃蓋前來投降。離曹操軍隊二里多遠時,(各船)同時點起火來,火勢很旺,風勢很猛,船只往來象箭一樣,把曹操的戰(zhàn)船全部燒著,并蔓延到岸上軍營。霎時間,煙火滿天,人馬燒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領(lǐng)著輕裝的精兵跟在他們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軍隊徹底潰散了。曹操帶領(lǐng)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濘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風,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疲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劉備、周瑜水陸一齊起前進,追擊曹操到了南郡。這時,曹操的軍隊饑餓、瘟疫交加,死了將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把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把守襄陽,(自己)率領(lǐng)(其余)的軍隊退回北方。

  赤壁之戰(zhàn)簡介

  曹操在消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后,又揮軍南下,打算統(tǒng)一全國。

  曹操率領(lǐng)號稱八十萬的大軍,自江陵沿江東下,直逼劉備軍駐地夏口。劉備派諸葛亮去江東孫權(quán)處,共商聯(lián)合抗曹大事。江東孫權(quán)懂得,若劉備軍隊失敗,江東也難保全,所以他同意派大將周瑜、魯肅等率軍三萬與劉備共同抗擊曹兵。

  曹操的軍隊和孫、劉聯(lián)軍在赤壁相遇,隔江與孫劉聯(lián)軍對峙。曹操鑒于北方軍隊不慣水戰(zhàn),下令用鐵索把戰(zhàn)艦連鎖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但這卻給孫、劉聯(lián)軍采用火攻創(chuàng)造了機會。曹操本想利用優(yōu)勢兵力,一鼓而下,打敗敵人,現(xiàn)在卻處在了被動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孫、劉聯(lián)軍卻士氣旺盛,積極求戰(zhàn),準備火攻。

  一天夜里,東南風大起,周瑜的部將黃蓋假稱投降曹操,帶了十艘戰(zhàn)船,船里面滿載著灌了油的柴草,順著風勢直向曹操營寨駛?cè)。看看離曹營不遠,各船同時燃起火來,迅速地向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沖去;鹆绎L猛,霎時間,曹軍戰(zhàn)船燃起大火,用鐵索連起來的船也無法拆開,一時烈焰沖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會兒工夫,曹軍岸上的營寨也烈火熊熊,曹軍人馬燒死、溺死的不計其數(shù)。孫劉聯(lián)軍分水陸商路乘勝追擊,曹軍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最后曹操只剩十八騎殘兵敗將,敗走華容,逃回北方。

  “赤壁之戰(zhàn)”也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詞句注釋

  1、初:當初,常用在追述往事的開頭。

  2、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人,孫權(quán)手下的重要謀臣和將領(lǐng)。聞:聽說。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西)人。當時任荊州牧。州牧是東漢后期一個州的長官,管轄幾個郡的軍政。卒:死。

  3、言于……曰:對……說。孫權(quán):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人。父堅,為長江太守。兄策,割據(jù)江東,封吳侯。孫策死亡,孫權(quán)繼承父兄之業(yè),占據(jù)江東。赤壁之戰(zhàn)時,年僅27歲。

  4、荊州:東漢的一個行政區(qū),領(lǐng)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等八郡,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湖南兩省及貴州的東部,州治在南陽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國:指孫權(quán)割據(jù)的東吳。當時孫權(quán)雖未稱帝,但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政權(quán),所以能稱“國”。與:介詞,跟,同。鄰接:比鄰接壤。

  5、險固:險要堅固,指荊州“外帶江漢,內(nèi)阻山陵”(見《三國志·魯肅傳》)。

  6、沃野:肥沃的田野。萬里:形容地域很廣闊。

  7、士民:在古代,“士”和“民”分開講是不同的,“士”指有有知識有技能的人,地位比一般的“民”要高一點。“民”指一般的百姓。但這里合在一起,“士民”作一個詞,是泛指各階層的百姓。殷富:殷實富足。殷也是富的意思。

  8、若:如果,連詞。據(jù):占據(jù)。而:連詞,連接“據(jù)”和“有”兩個動詞。之:代詞,代荊州這塊地盤。

  9、帝王之資:創(chuàng)造帝王大業(yè)的憑借。資,這里是憑借的意思。此:這,指示代詞。之:的,結(jié)構(gòu)助詞。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語氣。

  10、二子: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cóng)。劉表不喜歡長子劉琦,把他派到江夏郡去領(lǐng)兵,劉表死后,由劉琮繼任荊州牧,兄弟二人矛盾很深。不協(xié):不和。

  11、諸:各。

  12、彼:那個。此:這一個。

  13、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宗室。以鎮(zhèn)壓黃巾起義起家,在軍閥混戰(zhàn)中被曹操打敗,投靠劉表,后來得到諸葛亮輔助,建立蜀漢。赤壁之戰(zhàn)時47歲。梟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梟是一種兇猛的鳥,用來形容人時含有兇猛而不馴服的意思。

  14、操:指曹操。有隙:有裂痕,有嫌怨。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劉備原先沒有地盤,他一度依附過曹操,但后來又投靠袁紹反對曹操,袁紹被曹操打敗后,劉備投奔劉表。所以說“與操有隙”。

  15、寄寓:寄居。于:介詞,在。表:劉表。

  16、惡(wù)其能:畏忌他的才能。惡,討厭,不喜歡,這里有畏懼、嫉妒的意思。能,才能。不能:沒有能夠,這個“能”是“能夠”的意思,能愿動詞。用:重用。劉備當時投奔劉表,劉表畏忌他的才能,不讓他住在襄陽,讓他帶兵駐在樊城。

  17、備:劉備。彼:他們,指原屬劉表手下的人。協(xié)心:團結(jié)一心。

  18、上:指劉琮、劉琦、劉備等。下:指軍中諸將。齊同:一致。

  20、宜:應(yīng)該。撫安:撫慰。

  21、與結(jié)盟好:和他們建立同盟友好的關(guān)系。與,介詞,和,后面省掉代詞“之”。

  22、離違:背離,指劉備和荊州將領(lǐng)不同心協(xié)力。

  23、別圖之:另外打算這件事。別,另。圖,圖謀、打算。之,代詞,代對待荊州的策略。實際上就是讓孫權(quán)去攻打荊州。

  24、濟大事:成就帝王的大業(yè)。濟,成就。大事,帝王大業(yè)。

  25、請得:意思是“希望能夠”。請,允許我。得,能夠。吊:慰問(死者的親屬)。

  26、用事者:掌權(quán)的人。

  27、及:并,并且。說:勸說。使:使之,使他。撫:安撫。表眾:劉表的部下。

  28、治:對付。

  29、而: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從命:聽從意見。從,聽從。命,意見。

  30、如:如果。其:代詞,代聯(lián)合劉備,對付曹操這件事。克諧:能夠成功?,能。諧,和諧,這里有圓滿、順利,辦妥的意思。

  31、恐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趕在前頭,即先占領(lǐng)荊州。為……所,古漢語中表示被動的一種句式。先,動詞,占先,搶先,趕在前頭的意思。

  32、即:立即。遣:派遣。行:啟程,前往。

  33、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為處在夏水注入長江的入口處,所以稱為夏口。

  34、聞:聽說。向荊州:指向荊州進軍。

  35、晨夜兼道:主語是魯肅。晨夜,日夜。兼道,一天趕兩天的路程。

  36、比:及,等到。南郡:荊州下屬的一個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nèi)。

  37、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可是。

  38、備:劉備。南走:向南逃走。走,跑,逃跑。

  39、徑迎之:直接去迎接劉備。徑,直接。迎,迎接,這里有找的意思。這句話是說魯肅改變了去襄陽慰問劉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劉備。

  40、會:相逢。于:介詞,在。當陽:地名。今湖北省當陽縣。長坂:就是長坂坡,在當陽縣東北。

  41、宣:傳達,說明。旨:意旨、意圖。

  42、論:談?wù)摗L煜率聞荩壕褪翘煜滦蝿荨?/p>

  43、致:向?qū)Ψ奖硎荆ǘY節(jié)、情意等)。殷勤:指情意的真摯懇切。

  44、豫州:指劉備,因為漢王朝曾封劉備為豫州牧,以官名稱人,表示尊敬,豫州前省一劉字。何至:到哪里去,古漢語中疑問代詞作賓詞,要提到動詞前。

  45、蒼梧:郡名,郡治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蒼梧市。太守:郡的長官。有舊:有交情。舊,指交情。

  46、投:投奔,投靠。之:代詞,指吳巨。

  47、孫討虜:指孫權(quán),“討虜”是漢代將軍的名號,孫權(quán)從漢王朝接受的正式官職是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聰明:“聰”指聽力好,“明”指視力好,合在一起指明察事物的能力。仁惠:仁德寬厚。

  48、敬賢:尊敬賢者。禮士:禮遇士人。禮,動詞,以禮相待。士,讀書人,士大夫。

  49、江表:江外,指長江以南的地方。江,長江。表,是“外”的意思。古代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從黃河流域來說,“江南”是“江外”,也就是“江表”。成:都。之:指孫權(quán)。

  50、六郡:會(Kuài)稽、吳、丹陽、豫章、廬陵、新都。大致相當于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51、足以:足夠。

  52、立:使……成立,動詞的使動用法。事:指爭雄天下的大事。

  53、為:介詞,替。計:打算。

  54、莫若:沒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親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結(jié)于東:主動同東吳結(jié)交。自結(jié),主動的結(jié)交。東,指東吳,當時孫權(quán)在東邊,劉備在西邊,這里以東代指東吳。

  55、以:連詞,從而。濟:成就。世業(yè):流傳后世的功業(yè)。

  56、而:卻,連詞,表轉(zhuǎn)折。

  57、凡人:一般人,平常人。

  58、偏在遠郡:偏僻,地處邊遠的州郡。偏,偏僻,作“在”的狀語。在,處在。

  59、行將:即將。

  60、托:托身,依靠。

  61、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郡(今山東省沂水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的主要謀臣,赤壁之戰(zhàn)時年僅28歲。謂……曰:對……說。謂后面不緊接所說的話,曰則與所說的話緊接。

  62、子瑜:諸葛瑾,字子瑜。

  63、即:當即。定交:結(jié)下交情。交,交情,交好。

  64、避亂:躲避戰(zhàn)亂。江東:指長江下游一帶地方。

  65、長史:官名。

  66、進:進軍。。和ā榜v”,駐軍,駐扎。鄂縣: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鄂城縣西北的一個地方。

  67、江陵:今湖北省江陵。東:向東。

  68、于:介詞,向。

  69、詣:到,去。

  70、見:謁見。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當時孫權(quán)在此駐軍。

  71、說:勸說。

  72、海內(nèi)大亂:指漢末黃巾起義以及隨后軍閥割據(jù)的局面。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指中國。

  73、收眾:招收人馬。漢南:漢水以南,這里指劉備投奔劉表后在樊城、新野駐軍,積聚了一些力量!敖瓥|”“漢南”的前面都省掉一個介詞“于”。

  74、芟:消除。夷:削平。大難:大患,指袁紹、袁術(shù)、呂布等割據(jù)勢力。

  75、略:大致。

  76、遂:于是,就。

  77、此句指劉琮降曹,荊州被曹操占據(jù),劉備失去抵抗的地盤。用武:施展才能。

  78、遁逃:逃避。

  79、愿:希望。量力:估計自己的力量。處之:對付這種情況。之,指當時曹軍南下的情況。

  80、以:介詞,用。吳越之眾:指東吳的人馬。吳越,指孫權(quán)據(jù)有的江東地區(qū),春秋時吳國和越國在這里建國。中國:古漢語中所說的“中國”,通常是一種地域概念,指中原地區(qū),這里指曹操的力量?购猓合鄬。

  81、之:代詞,代曹操。絕:斷絕關(guān)系。

  82、按兵:按兵不動。按,止。束甲:把鎧甲捆起來。按兵束甲指停止軍事行動。

  83、北面:面朝北,稱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84、外托服從之名:表面上假托服從的名義。當時孫權(quán)接受討虜將軍的封號,名義上是向漢王朝稱臣的,而曹“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孫權(quán)在名義上也服從曹操。外,表面上。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猶豫:遲疑不決。

  85、斷:決斷,決定。

  86、無日:沒有幾天,意思是很快。

  87、茍:假使。

  88、遂:副詞,就。

  89、田橫:齊國的貴族,秦亡后自立為王。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他帶著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島,劉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漢朝,走到洛陽附近就自殺了。

  90、耳:語氣詞,含有“不過如此”的意思。

  91、猶:還,尚且。辱:屈辱。

  92、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劉備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胄:后代。

  93、蓋世:超過當世,沒有人比得過。

  94、事:指與曹操爭天下之事。不濟:不成功。

  95、此乃天也:這是由于天意。

  96、安:怎么,哪里。復為之下:再給他做下屬。復,再,這是相對于劉備曾投靠過曹操而言,如果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復為之下”。為之下,雙賓語,給他做部下。之,代詞,代曹操。下,部下,下屬。

  97、勃然:惱怒的樣子。

  98、舉:拿,用。全吳之地:整個兒的吳地。

  99、十萬之眾:這里指全吳的軍隊。

  100、受制于人:受別人控制。

  101、非……莫……:除了……沒有一個……。以:連詞,與,后面省略代詞“我”。當:抵擋。

  102、然:轉(zhuǎn)折連詞,然而。新敗:指劉備敗于長坂的事。

  103、抗此難:頂住這場災難。難,災難,患難。

  104、敗于長坂:指(建安十三年九月),劉備駐樊城,曹操引兵進擊,劉備逃跑,至長坂,被曹軍追及,劉備大敗,連妻子和兒子都丟下了,只帶了十幾個人逃走。

  105、戰(zhàn)士還者:失敗回來的戰(zhàn)士,“還”是修飾中心詞“戰(zhàn)士”的。關(guān)羽水軍:荊州被曹操占領(lǐng)后,劉備派關(guān)羽乘船數(shù)百艘,從水路到江陵,這部分軍隊未受損失。關(guān)羽,字云長,劉備手下的將領(lǐng)。精甲:精兵。甲,鎧甲,這里代兵士。

  106、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黃岡市一帶,劉琦做江夏太守,駐軍于此。

  107、眾:這里指軍隊。遠:指遠道。疲敝:疲勞不堪。敝,壞,這里指疲勞到極點的意思。

  108、輕騎:輕裝的騎兵。騎,名詞,一人一馬叫“騎”。

  109、此所謂……者也:這就是常說的……啊。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強弓射出的箭,到射程的末尾,不能穿透魯?shù)爻霎a(chǎn)的薄絹。弩,一種利用機械發(fā)箭的弓。魯縞,魯?shù)爻霎a(chǎn)的絹。魯,山東。縞,未經(jīng)染色的絹。山東出產(chǎn)的白色生絹,以輕細著名。

  110、兵法:指《孫子兵法》。忌之:忌諱這種情況。

  111、必蹶上將軍:《孫子兵法·軍事篇》“五十里而爭利。必蹶上將軍!滨辏、挫折,這里是使動用法,“使蹶”。上將軍,指“主帥”。

  112、且:況且,連詞。

  113、習:習慣。

  114、又:連詞,再加上。

  115、附:歸附。逼兵勢:“逼于兵勢”的省略。

  116、逼,迫。兵勢,軍隊的勢力。耳:罷了,語氣詞。

  117、誠能:果真能夠。統(tǒng):率領(lǐng)。

  118、協(xié)規(guī):協(xié)同規(guī)劃,合謀。規(guī),謀劃。

  119、北:向北。還:這里是退卻的意思。

  120、荊:指劉備。吳:指孫權(quán)。

  121、鼎足之形:指三國分立的形勢。鼎,古代烹煮用的器具,有并立的三足。成,形成。

  122、機:關(guān)鍵。

  123、群下:群臣。下,臣下。謀之:商量這件事。之,代詞,代聯(lián)劉抗曹這件事。

  124、是:這。遺:送給。書:信。

  125、者,語氣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之后,表停頓,沒有意義。奉辭伐罪:奉皇帝的命令討伐有罪的人。曹操南擊劉表,是打著漢獻帝的旗號的。

  126、旌麾南指:意思是向南進軍。旌麾,主將指揮軍隊的旗幟。

  127、束:綁起手來。表示就擒,指投降。

  128、治:治理、訓練。

  129、方:將要。會獵:一同打獵,這里是會戰(zhàn)的委婉說法。于:介詞,在。

  130、莫:沒有哪一個。響震:被巨大的聲音所震動。失色:變了臉色。

  131、張昭:字子布,孫權(quán)的謀臣。

  132、挾:挾持。

  133、動:副詞,動輒,常常。辭:借口。以……為……:拿……當作……。

  134、拒:抵抗。

  135、不順:不順乎理。

  136、且:連詞,況且。大勢:優(yōu)越的形勢。以:介詞,憑借。

  137、奄有:全部占有。奄,覆蓋,包住。

  138、蒙沖斗艦:大小戰(zhàn)船。蒙沖,一種蒙著生牛皮的小型戰(zhàn)船,行動迅速,用來襲擊敵船。斗艦,一種大型戰(zhàn)船。乃:乃至,甚至于。以千數(shù):以千計,用千作單位來計算,形容多。

  139、悉浮以沿江:把(這些戰(zhàn)船)全部沿江擺開。悉,全部。浮,使動用法,后面省略代詞“之”,使船浮,就是開動船只的意思。以,同“于”,在。

  140、為:成為。我:我們,指孫權(quán)方面。共:共有。之:代詞,代長江天險。

  141、而:而且。不可論:不能相提并論。

  142、愚:對自己的謙稱。謂:說,認為。迎之:迎接他,即投降他。之,代詞,代曹操。

  143、獨:只有。言:說話,發(fā)表意見。

  144、更衣:上廁所的委婉說法。

  145、于:介詞,到。宇下:廊檐下。

  146、執(zhí):握。

  147、卿:您。君主對臣子客氣的稱呼。何言:就是“言何”,說什么。

  148、向:剛才。察:考察。

  149、誤:耽誤。

  150、不足:不值得。與:介詞,和,后面省略了代詞“之”,“與圖大事”就是“與之圖大事”。

  151、如:像。

  152、何以言之:就是“以何言之”,憑什么這樣說呢?之,代詞,代魯肅可迎操而孫權(quán)不可迎操這件事。

  153、今:連詞,如果、假設(shè)。

  154、當:應(yīng)當,會。以肅還付鄉(xiāng)黨:把我送回老家去。以,介詞,把。還,送回。付,交給。鄉(xiāng)黨,“鄉(xiāng)”和“黨”都是古代居民組織,合起來指鄉(xiāng)里、老家。

  155、品:評定。其:代詞,代魯肅自己。名:名望。位:地位。

  156、下曹從事:各曹從事中最低的官員。曹,古時官署內(nèi)分科辦事的單位。從事,“曹”的長官。

  157、犢車:牛車。

  158、從吏卒:使吏卒跟在后面,意思是帶著吏卒。從,跟隨,這里是使動用法,“使……跟隨”的意思。

  159、交游士林:與士大夫們交往。交,結(jié)交。游,來往。士林,士大夫們。林,表示多數(shù)。

  160、累官:一步一步地升官。累,積累多次。官,動詞,升官、做官。故:仍舊。州郡:指州、郡的長官。

  161、欲安所歸:想要回到哪里?意思是想要得到什么結(jié)局。安所,什么地方。作賓語,放在動詞前面。所,名詞,處所。安,什么,疑問代詞,作“所”的定語。

  162、莫:副詞,不要。

  163、持議:所持的意見。

  164、失:“使……失去”,動詞的使動用法。孤:王侯自稱。

  165、廓開:擴開、闡明。大計:根本性的方針。

  166、時:當時,這時。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孫權(quán)的主將和謀臣,他在二十幾歲時就是東吳的重要將領(lǐng),吳人稱之為“周郎”。赤壁之戰(zhàn)這一年,周瑜33歲。受使:接受使命。番陽:縣名,今江西省波陽縣。

  167、托名漢相:假托漢朝宰相的名義。托名,假托……名義。

  168、其實:他的實質(zhì)。其,他的,代詞。實,實質(zhì)。

  169、以:介詞,憑借。神武:超人的武略,指軍事才能。雄才:杰出的才干。

  170、兼仗:又依靠。兼,又。仗,依仗、依靠。父兄之烈:指孫權(quán)的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功業(yè)。孫權(quán)江東割據(jù)的基礎(chǔ)是孫堅打下的,孫堅死后,孫策統(tǒng)領(lǐng)所部,割據(jù)江東。烈,功業(yè)。

  171、割據(jù):分割并占有。

  172、地:土地。方數(shù)千里:縱橫各數(shù)千里。

  173、兵精:軍隊精銳。足用:物質(zhì)充足。用,名詞,物資。

  174、樂業(yè):樂意效力的意思。業(yè),職守。

  175、橫行:縱橫馳騁。

  176、漢家:漢朝。除殘去穢:翦除殘暴,去掉污穢。殘,殘暴。穢,丑惡!皻垺薄胺x”在這里比喻壞人。

  177、而:同“豈”,怎么。邪:嗎。

  178、籌之:籌劃這件事,意思是說再具體分析一下;I,籌劃、謀劃。之,代詞,代抗曹之事。

  179、北土:北方。平:平定。

  180、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指當時馬超、韓遂割據(jù)涼州(今甘肅省一帶)。關(guān)西:函谷關(guān)以西。

  181、為:成為。

  182、舍:舍棄、放棄。鞍馬:泛指戰(zhàn)馬。鞍,馬鞍。

  183、仗:依靠、憑借。舟楫:泛指戰(zhàn)船。楫,船槳。

  184、爭衡:爭高下。

  185、盛寒:嚴寒。

  186、稿草:禾莖做的飼料。稿,禾莖。

  187、驅(qū):驅(qū)趕。中國:指中原地區(qū)。涉:過河、渡水,這里指經(jīng)歷。江湖:指長江及兩岸湖泊地帶。

  188、不習:不服。

  189、此數(shù)者:這幾件事情。用兵:指行軍打仗之事;迹簯n慮,這里是忌諱的意思。

  190、冒行之:冒失地、輕率地做這幾件事。冒,冒失、冒險。行,實行,這里指蠻干。之,代詞,代“此數(shù)者”。

  191、禽:捉拿,同“擒”。

  192、宜:應(yīng)當。

  193、得:撥給,得到。

  194、進:前往,進軍。住:通“駐”,駐扎。

  195、保:副詞,一定。之:代詞,代曹軍。

  196、老賊:指曹操。廢漢:廢掉漢朝皇帝。自立:自己立自己為皇帝。

  197、徒:僅僅,只是。忌:顧忌,顧慮。二袁:指袁紹(曾割據(jù)河北)、袁術(shù)(袁紹的堂弟,曾割據(jù)江、淮一帶地區(qū))。呂布:曾割據(jù)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市)。耳:罷了。

  198、勢不兩立:根據(jù)情勢,雙方不能同時存在。勢,情勢、狀況。兩,雙方。

  199、合:相合,一致。

  200、此天以君授孤也: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意思是說,天要讓我成功,所以給我配備了這么一個得力的輔弼之臣。

  201、因:連詞,于是,就。斫:砍。前奏案:面前放置奏章文書的矮桌。案,幾案,長方形的矮桌。

  202、諸將吏:各位文武官員。將,武將;吏,文官。

  203、罷會:散會。

  204、是夜:這天晚上。

  205、復:又,再。

  206、諸人:人們,指主降的張昭等人。水步:水軍和步兵。而:連詞,就?謶兀嚎謶、害怕。

  207、料:估計。虛實:指真假。

  208、開此議:提出這種主張。開,提出。議,主張。

  209、無謂:沒有意義。

  210、以實:根據(jù)實際情況。校:核對。之:代詞,代曹操的軍力。

  211、彼:他,對方。所將:率領(lǐng)的,所字結(jié)構(gòu)。將,率領(lǐng)。中國人:中原地方的人。

  212、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憊。

  213、表:劉表。極:至多,最多。耳:罷了。

  214、尚懷狐疑:還抱著猶豫的心理(指劉表的降兵不相信曹操)。狐疑,猶豫,指對曹操有二心。

  215、疲病之卒:疲乏勞累的士卒。疲病,疲乏勞累。御:駕馭、控制、驅(qū)使。

  216、眾數(shù):人數(shù)。

  217、甚未足畏:很不值得害怕。

  218、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詞,代曹軍。

  219、慮:擔心。

  220、撫:拍。

  221、公瑾:周瑜的字。

  222、子布:張昭的字。元表:應(yīng)作“文表”,秦松的字。妻子:妻子和子女。

  223、挾持:帶著、懷著。私慮:私心。

  224、與:前一個“與”是連詞;后一個“與”是介詞。同:同心。

  225、贊:助,輔佐。

  226、難卒合:難以一下子集合起來。卒,突然、一下子,后來寫作“猝”。

  227、俱:都、全。辦:準備。

  228、子敬:魯肅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孫堅手下的將軍,所以孫權(quán)尊稱他為“程公”。前發(fā):先出發(fā)。

  229、當:必定。發(fā):調(diào)撥、派遣。人眾:部隊、人馬。

  230、資糧:作戰(zhàn)物資和糧草。資,物資。

  231、辦之:對付他(曹操)。辦,治、對付。之,代詞,代曹操。者:助詞,表示假設(shè)。決:決戰(zhàn)。

  232、邂逅:副詞,偶然、萬一。不如意:指戰(zhàn)事不利。

  233、便還就孤:就回到我這里來。還,回來。就,走近、靠近。

  234、孟德:曹操的字。

  235、以……為……:派……任……。左右督:正副統(tǒng)帥。督,當時軍隊的統(tǒng)帥。

  236、逆:迎,這里是“迎擊”的意思。

  237、贊軍校尉:官名,相當于參謀長。

  238、助:協(xié)助。畫:謀劃、籌劃。方略:策略。

  239、進:進軍。

  240赤壁:今湖北省嘉魚縣長江南岸。曹操從江陵順江而下,孫劉聯(lián)軍從樊口逆江而上,兩軍在赤壁相遇。

  241、時:當時。疾疫:感染了疾病。

  242、初一:剛開始。交戰(zhàn):交鋒。

  243、不利:失利。

  244、引:退卻。次:動詞,駐扎。

  245、在:動詞,駐扎。

  246、黃蓋:字公覆,東吳老將。

  247、與:介詞,后面省略代詞“之(敵軍)”。

  248、方:兩船并行,這里是并、并船的意思,動詞。

  249、可燒而走也:可以用火攻使他們逃跑。走,動何使動用法,“使……逃跑”!盁薄白摺焙筮叾际∪チ速e語“之(操軍)”。

  250、燥荻:干燥的葦荻。荻,類似蘆葦?shù)囊环N草本植物。

  251、帷幕:帳幕。

  252、旌旗:旗幟的總稱。

  253、豫備:即“預備”。走舸:輕快的小船。

  254、系:連結(jié)。

  255、遺:送給。

  256、詐云:假說。

  257、蓋:黃蓋。最著前:居于最前面。著,居于。

  258、中江:江中心。舉帆:拉起船帆。

  259、以次:按次序。

  260、吏士:下級軍官和士兵。立觀:站著觀看。

  261、指言:指點著、談?wù)撝?/p>

  262、去:距離。北軍:指曹操的軍隊。

  263、延:蔓延。營落:營盤,軍盤。

  264、頃之:一會兒,頃刻之間,這個“之”只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沒有意義。

  265、炎:通“焰”,火焰。張?zhí)欤簼M天。張,擴張、滿。

  266、人馬燒溺死者:燒溺死的人馬。“者”字起幫助定語后置的作用。

  267、雷:通“擂”,敲擊。震:震動。

  268、壞:崩潰。

  269、華容道:通到華容縣的路。華容,指古華容縣,在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南,非指今華容縣(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從陸路敗逃。

  270、使:派,驅(qū)使。羸兵:體弱的兵。負:背。

  271、騎:騎兵。乃:才。

  272、蹈藉:殘?zhí)ぁ?/p>

  273、兼:兼有。饑:饑餓。疫:疾病。

  274、太半:大半。

  275、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少年神童,留下司馬光砸缸這一千古美談。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是舊黨領(lǐng)袖,認為王安石的改革過于冒險,一生極力反對。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赤壁之戰(zhàn)》的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老子》原文及譯文01-19

《中庸》原文及譯文02-12

《赤壁之戰(zhàn)》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07-03

《寒窯賦》原文及譯文04-24

度心術(shù)的原文及譯文01-15

《原鬼》的原文及譯文10-14

《隆中對》原文及譯文07-18

《離騷》原文及譯文欣賞06-14

《長恨歌》的原文及譯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