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孔子的故事》有感 推薦度:
- 孔子的故事 推薦度:
- 孔子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5篇[必備]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
孔子得到《周易》之中的賁(bi4)卦,長嘆一聲,好像心情很不平靜。
弟子子張進來,舉手問道:“弟子聽說賁卦是吉祥的卦,賁卦的意思就是修飾,就像人需要修養(yǎng)一樣,這是很重要的、很應(yīng)該的事,但是,夫子為什么會嘆氣呢?”
孔子說:“賁卦所修飾出來的顏色不是真正的顏色啊,所以我才嘆息。”
子張問:“難道修飾不重要嗎?”
孔子說:“我想,事物的本來色彩是最重要的。白色的應(yīng)當是正白色,黑色的應(yīng)當是正黑色,賁卦所說的'修飾,其本來色彩的正色是什么顏色呢?”
子張說:“夫子所說的意思是修養(yǎng)只是把自己的本心顯現(xiàn)出來,是吧?”
孔子說:“我聽說過,丹砂、朱漆都不需要添加另外的文采,白玉不需要另外雕琢,寶珠不需要有意地裝飾,為什么呢?本質(zhì)本來就美好,不需要再另外加上修飾!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2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鬃诱f:“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比角笳J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鬃诱f:“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睅椭酥芗辈粷,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tài)度。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3
有一天,子路穿著華麗的衣服來見孔子。
孔子看到之后說:“仲由啊,你穿得這么華麗是為了什么呢?在長江水從汶山剛剛流出來的時候,連一個酒杯都無法漂起來;到了長江渡口的時候,兩條船要并列航行都很困難,而且不避風都無法渡過。”
子路問:“敢問夫子說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長江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它的水勢一開始并不大,后來因為逐漸地接納眾多的水流,這才成為一條大河的啊!你現(xiàn)在穿的衣服這個華麗,華麗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天下人之中還有誰能夠再給你增添點什么呢?”
子路以為孔子對他所穿的衣服太華麗而說出這樣的話來,所以,急忙小步地跑到外面,換了一身衣服才進來,并且對孔子表現(xiàn)出很恭敬有禮的樣子。
孔子看到子路還不是很明白他所說的道理,就接著說:“仲由啊,你要記住,我告訴你:說話謹慎的人不會虛夸浮華,行為謹慎的人不會把功勞據(jù)為己有,表面上很聰明而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必然是小人。所以,君子應(yīng)該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說話的'要領(lǐng);能夠做到的事就說能做到,沒有能力做到的就說沒有能力做到,這是做事的要領(lǐng)。說話的時候能夠簡明扼要,是智慧的體現(xiàn);做事不生枝節(jié)而簡練,是仁德的體現(xiàn)。如果能夠既能智慧,又能仁德,還有什么問題可說呢?”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4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xiàn)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fù)雜的事?墒,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yīng)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囑咐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dǎo)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后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jīng)常用來說明過于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鬃拥墓适逻有很多很多,他的智慧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后輩學習。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5
處世圓明
孔子問禮老子。
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fā)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寬則得眾,苛則失人。
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6
孔子在周廟玩賞,發(fā)現(xiàn)廟里有一個奇器,就請教守廟的人。
守廟人回答:“大概是君王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
孔子說:“我聽說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裝滿了水就要傾倒,空著時就會傾斜,水量適當時才會立得端端正正。是這樣的嗎?”
守廟人回答:“是的!
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裝滿了就傾倒,水量適當就端正,空了就歪斜。孔子嘆息道:“唉!哪有裝滿水就不倒的呢?”
子路說:“請問要保持端正有辦法嗎?”
孔子說:“保持端正的辦法,就是減損一點!
子路說:“有什么辦法減損一點嗎?”
孔子說:“高的能夠低一點,滿的.能夠空一點,富有的能夠節(jié)儉一點,尊貴的能夠卑賤一點,聰明的能夠愚笨一點,勇敢的能夠怯懦一點,善辯的能夠沉默一點,淵博的能夠膚淺一點,精明的能夠糊涂一點。也就是說,減損它使它不至于太滿而溢出。能夠?qū)嵭羞@些方法的,只有境界極高的人才能做到。”
孔子最后的一段話,句句充滿哲理,也充分說明了做人應(yīng)給自己留點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空間,給心靈留一點接受他人的空間。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7
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后,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
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8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有間,又顧謂子路。子路又對如初?鬃釉唬骸坝,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癯套樱煜沦t士也,于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
評議:古語云:“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就是孔子與程子故事的注腳吧?“傾蓋而語終日”,相得何其深也!喻程子為美人,相知之樂溢于言表;而念及“終身弗能見”,又禁不住憂從中來:孔子就是這樣一個既講原則,又懂得變通、富有感情的人。
堅守原則固然可敬,揚棄原則顯示的'靈活性,則更彰顯出人內(nèi)心的豐富活躍,以及除舊布新的創(chuàng)造力。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9
一日,孔子閑居無事,在室內(nèi)演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cè)耳細聽。
一曲終了,只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么會是這樣呢?老師的琴聲里,怎么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diào)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么會這么嚴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里,也以為然;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nèi)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來,面有犯難進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稟告。
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贊嘆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jīng)通曉音律的奧秘!
接著,孔子繼續(xù)對子貢解釋事情的原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幾案邊彈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內(nèi)游動,被一只貓發(fā)現(xiàn)了。那只貓,便循著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選好地點,瞇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撲住老鼠。后來,貓的如意算盤,終究沒有得逞。因當時那只貓的心態(tài),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過琴瑟,將它表露出來;所以,曾參說我的琴音里,有貪狠邪僻的情調(diào),是很恰當?shù)!?/p>
儒家經(jīng)典《禮記:樂記篇》說:大凡音樂,都是產(chǎn)生于人的內(nèi)心。人的情感動于衷,體現(xiàn)在外就是聲音。聲音的變化有文理,就成了音樂。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樂,通常都洋溢著安適與喜樂。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清明祥和的狀態(tài)。在動蕩的亂世,流行的音樂,往往會充滿著怨恨與憤怒。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政令不暢,上下乖離的境地。而一個接近亡國的世道,它的流行音樂,會彌漫著哀傷與憂思。它說明此時的人民,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憶往事,來慰籍自己。所以,聲音之道,與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0
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英文譯名:Kongzi或Confucius,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雍腿寮宜枷雽χ袊统r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有深遠的影響。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
1、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碑敃r孔子已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薄妒酚洝份d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3、與人為善
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jié)。
【歷代皇帝授予孔子的封號】
魯哀公稱孔子為:尼父。
西漢平帝稱孔子為:宣尼公。
西漢和帝稱孔子為:褒尊侯。
北魏孝文帝稱孔子為:文宣圣父。
后周宣帝稱孔子為:鄒國公。
隋文帝稱孔子為:先師尼父。唐太宗稱孔子為:先圣;后改稱:宣父。
唐高宗稱孔子為:太師。
唐(周)武則天稱孔子為:道隆公。
宋真宗稱孔子為:元圣;后改為:至圣。
元武宗稱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嘉靖稱孔子為:至圣先師。
清順治稱孔子為:大成只剩文宣先師;后改稱至圣先師。
中華民國時期稱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1
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襄子讓他換首曲子,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币贿B三番,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xù)彈奏同一首曲子。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終于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他皮膚黝黑,個頭高挑,目光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襄子深拜孔子說:“我老師曾說過這首琴曲是《文王操》!笔篱g一切事業(yè)、學問、技能、德行,如果不能專一堅持,就不會有所作為,所以孔子說“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2
孔子問禮老子,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fā)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彼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寬則得眾,苛則失人。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3
孔子義利之辯的故事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fù)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 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lǐng)取金錢?鬃诱f:“賜( 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圣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dǎo)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為,F(xiàn)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lǐng)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lǐng)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 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鬃痈吲d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
孔子學琴的故事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 師襄學鼓琴。曲名是《 文王操》?鬃涌嗫嗟木毩撕芏嗳兆樱瑤熛遄诱f:“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jīng)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shù)!庇志毩撕芏嗳兆,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于其數(shù)。”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庇诌^了相當?shù)臅r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于是,孔子反復(fù)的鉆研,體會琴曲的內(nèi)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xiàn)出來了,才罷休。
孔子相師的故事
《 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子乘著一輛馬車周游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鬃泳蛦枺骸澳憧匆婑R車為什么不躲開呀?”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墒,今天我見您卻并不怎么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笨鬃訛榱送旎孛孀,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后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被仡^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印R粣u下問!苯(jīng)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后《史》、《志》有關(guān)章節(jié)都有記載。據(jù)《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yīng)麟編寫的《三字經(jīng)》勸諸后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鄙w出于此
關(guān)于孔子的歷史地位
西漢中期,天災(zāi)頻發(fā),社會動亂。儒者 梅福認為,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對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發(fā)怒。當時的國家政權(quán)接受了梅福的提議,封孔子為 商湯的后代,接續(xù)先王的祭祀。到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 公神,其地位和 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 學官主持,后來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 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成為國家公神以后,儒者們的宗教地位也相應(yīng)提高。唐代為孔子設(shè)立“從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選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對于注釋儒經(jīng)有重大貢獻的 儒者,后來擴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歷代著名的儒者。宋代,從祀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稱為“ 四配”,他們是 顏回、 曾參、 子思和 孟軻。其次是“ 十哲”,孔子的十個優(yōu)秀弟子!暗滦校 顏淵, 閔子騫, 冉伯牛,仲弓。言語: 宰我, 子貢。政事: 冉有, 季路。文學: 子游, 子夏!痹俅问恰 先賢”,祭祀那些親自接受孔子教導(dǎo)的弟子們。最后是“ 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歷代最優(yōu)秀的儒者。而后來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夠進入孔廟成為先儒為最高的榮譽。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4
一次,孔子坐著馬車經(jīng)過一條小路,半路上遇到一個孩子用泥土堆了個城堡,擋住了去路?鬃泳蛦査骸澳悴蛔屄,我怎么過去呀?”小孩說道:“從來只有馬車給城堡讓路的,哪有城堡給馬車讓路的?”孔子沒想到這小孩這么會說話,非常吃驚,就表揚他說:“想不到你小小年紀,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水,兔子生下來三天就會在地上跑,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嗎?”孔子聽了這話更是欽佩,忍不住感嘆道:“真是后生可畏!”
【故事感悟】:
孔子博學多才是眾所周知的,連他都覺得后生可畏。這就足以說明孔子在對待知識的問題上,是極其謙虛的。因此,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年輕人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哪怕對方比自己年輕,資歷比自己淺,只要別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強,就應(yīng)該放下“面子”,謙恭地學習別人的長處。
3、以漁夫為師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15
但凡讀過《孔子的故事》一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對孔子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深深的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杰出人物,為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出現(xiàn)了這么一位偉大人物感到無比驕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主要來自于他謙虛好學的美德?鬃釉f過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是聰明?鬃泳褪潜е@樣的學習態(tài)度,虛心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是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后,仍沒有滿足,繼續(xù)向別人請教,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孔子這種精神對于后人也是一種鞭策,是我這個與他相隔2500多年的學生受到了深刻的啟迪。我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問題不善于問,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了粗心的毛病,粗心也常使我深受其害,因為它,我失去了很多的滿分的機會,丟三落四,還鬧出了不少笑話。例如,把太陽寫成大陽,把996寫成699,把生雞蛋當成熟雞蛋,不過現(xiàn)在好在讀了《孔子的故事》使我學會了不恥下問。
孔子之所以能為人類的`文明作出貢獻,都來自與他勤學苦讀?鬃与m出身貧寒,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他過早的就擔當起拉生活的重擔,然而他沒有被困難壓倒,而是更加刻苦的學習。艱苦的環(huán)境磨練了他的意志,堅辛的勞動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孔子終于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從孔子勤學苦讀的一生中體會到: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fā)奮努力,那麼壓力就會變成動力。
【孔子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故事03-09
孔子的故事06-02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05-30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精選)03-15
有關(guān)孔子的故事06-02
[精品]孔子的故事06-01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03-15
孔子的故事(必備)03-09
【合集】孔子的故事03-10
孔子拜師的故事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