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語文課堂實錄
【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比大小”知識做了調(diào)整,將認識“=”“>”、“<”匯總到一節(jié)課進行教學,并滲透了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在第17頁首先讓學生觀察“猴子吃水果圖”,數(shù)出猴的只數(shù)和3種水果的個性,然后按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這種排列形式實質(zhì)上就是條形統(tǒng)計圖的雛形,我們稱它為象形統(tǒng)計圖。根據(jù)象形統(tǒng)計圖,抽出以小猴和其中一種水果為內(nèi)容的兩列進行數(shù)量上的比較,引說關系符號“=”“>”、“<”,讓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同時知道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使學生初次感知符號在數(shù)學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錄在線】:
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教學“=”“>”、“<”、的含義。
1、認識“=”的教學
師:在美麗的森林里,兩只小猴正在舉行一場比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究竟是一場什么比賽?
生(齊聲):夾彈珠比賽。
課件演示:森林中兩只小猴進行“夾彈珠”的游戲比賽。結果兩只小猴都夾了2顆彈珠。
師:究竟兩只小猴誰獲勝呢?為什么?
生1:左邊小猴夾了2顆,右邊也夾了2顆。
生2:兩只小猴都夾了2顆,不分勝負。
師:兩只小猴都夾了2顆,表示夾的彈珠同樣多,也就是2和2同樣多。2和2同樣多,可以用簡單的符號“=”連接表示。(課件出示等號)教師也用教具擺出等號。
學生齊讀等式:2等于2。
師:2等于2表示什么意思?生1:就是2和2一樣大。生2:表示2和2同樣多。師:小朋友真能干,你還能用舉出用等號表示的例子嗎?
生1:5等于5。生2:3等于3。生……
2、認識“>”的教學
師過渡語:小猴“夾彈珠”游戲不分勝負,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猴們一樣也做這個游戲呢?生(齊)想。
師:做做夾彈珠游戲前,請小朋友仔細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1、口哨一響,小朋友開始夾彈珠把盒里的彈珠夾到盒蓋里;2、口哨再響,大家停手;3、彈珠掉地下,重新拾開始。
生:老師,我們沒有夾的東西?
師:大家從鉛筆盒中拿出兩支鉛筆,我們就用他們做工具進行比賽,好嗎?我們先自由練習1分鐘。
學生自由練習,然后教師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進行正式比賽。
師:游戲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自己和同桌夾的彈珠數(shù)目。
生1:我夾了5顆,同桌也夾5顆。(教師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2:我夾了3顆,同桌夾了2顆。(教師板書)
師:有沒有和上面兩位小朋友不一樣的結果?
生3:我夾了1顆,同桌夾了4顆。(教師板書)
生4:我夾了3顆,同桌夾了3顆。(教師在生1數(shù)目板書下面板書)
生5:我夾了2顆,同桌夾了1顆。(教師在生2數(shù)目板書下面板書)
生6:我夾了2顆,同桌夾了4顆。(教師在生3數(shù)目板書下面板書)
師:5和5這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用等號把這兩個數(shù)連起來嗎?為什么?
生:5等于5,表示兩個人一樣多。
師:3和2這組比賽結果也可以用“=”連接嗎?為什么?
生1:3和2不一樣多。生2:3比2多。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那我們自己能不能也用鉛筆擺一個符號可以連接這兩個數(shù)?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察。
請一名學生上臺用可移動的教具擺放自己創(chuàng)造的連接符號。
師:這位小朋友擺出“>”這符號連接,請你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擺?
生:3比2大,2小,尖的就對著2。
師:請和這位小朋友擺的一樣的舉手。(班上基本正確)
師:這個符號我們給它取一個名字“大于號”。3>2表示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生1:3大于2。
3、認識“<”的教學
師:1和4這個比賽結果可以用>連接嗎?大家再動手擺一個符號。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請一名學生上臺用可移動的教具擺放自己創(chuàng)造的連接符號。
師:我們可以把“<”這種符號取一個什么名字?
生:小于號。師:小朋友真聰明。我們連起來把1<4讀一讀。
生齊讀。師: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1<4表示什么?
生1:1<4就是1比4小。
生2:4比1大。
4、分“>”和“<”、
A、交流認識、記憶“>”、“<”、的方法。
師:“>”和“<”、真象一對雙胞胎,小朋友能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來很難區(qū)分“>”和“<”?
生1: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尖,小于號;生2:開口朝左大于號,開口在右小于號生……教師對于學生的語言描述只要正確都加以肯定。
師:我們把比賽結果用簡單符號表示。小朋友想不想再比賽一次。這次,老師有一個要求,就是將比賽結果用今天所學知識表示。學生再次進行比賽。結束后同桌用數(shù)字卡片表示結果。
6、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在游戲中認識“>”、“<”“=”三種符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大。ǔ鍪菊n題比大小)可以用語言來表示,也可以用“>”、“<”、“=”來表示,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方便。
鞏固深化
基礎練習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看圖填數(shù)(課件演示)學生根據(jù)題意舉數(shù)字卡片表示,課件反饋校對。
(2)選擇正確的關系符號。形式:課件出示以上題分別寫在5架無人駕駛的飛碟身上,清學生從標有“>”、“<”、“=”的小動物中選出符合駕駛要求飛碟駕駛員。學生先獨立思考,在逐題反饋。形式是選擇正確飛碟順利起飛。(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象形統(tǒng)計圖。
課件演示:森林中3只小猴對著一堆水果正在爭吵,小猴甲:三種水果每人分一個,我猜桃子一定不夠分。小猴乙:不對,不對,香蕉才不夠分呢!小猴丙:你們說得都不對,每種水果都夠分。
師:3只小猴爭吵不休,小朋友能他們想一好個辦法能一眼看清楚這些水果夠不夠分?
生1:可以把這些水果一個一個對起來看看,就知道夠不夠分。
生2:我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夠不夠分。
生……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我們先把這些水果理一理,使小猴們能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夠吃,哪種不夠吃,好嗎?
同桌學生利用學具將凌亂的水果進行粘貼在卡紙上進行整理,教師巡視收集不同的整理方法。
反饋展示學生的擺放結果。
師:小朋友能能干,合作的力量可真大,通過合作都完成了任務。下面請展示在黑板上的這組說一說,你們?yōu)槭裁催@樣整理?
生:我們是把三只猴子豎著排列,一只猴子對一種水果,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梨比猴子多,桃正好分完,香蕉不夠分。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真棒!哪些小組和他們整理方法是一樣的?
結果有3個組基本一樣。
師:我們請第二種整理方法的小組說一說,他們是怎樣整理的?
生:我們是把三只猴子橫豎著排列,一只猴子對一種水果,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梨有4只比猴子多,3個桃正好分給3只猴,香蕉只有2支所以不夠分。
師:這組的整理方法也非常好。有幾個組和他們一樣呢?(結果有2個組采用這種方法)
在反饋展示中,有個別組把三只猴依據(jù)課件里,猴子圍坐的方式排列,三種水果別對應在每只猴子身邊。這種整理就不能較好滲透統(tǒng)計的方法。教師給予重新粘貼。
課堂總結
師: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這節(jié)課也快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訴大家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整理水果。
生2:我認識了>。
生3:我也認識了>。
生4:我還認識了“>”、“<”、和“=”。
生……
【反思升華】:
本節(jié)課的教學《比大小》內(nèi)容是做了調(diào)整后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本,教材把認識“>”、“<”、“=”匯總到一節(jié)課進行教學,并滲透了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在教學中老師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重新整合,所以,這堂課中給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通過游戲引出知識點,再游戲貫穿于知識的建構,最后由游戲式的'動手操作應用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和統(tǒng)計知識的滲透。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激發(fā)興趣,貫穿始終。
“寓教于樂”始終是小學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本課創(chuàng)設學生“夾彈珠”比賽的活動情景,這樣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知識,自己建構數(shù)學知識,增加才干。
2、循序漸進,突破難點。
。尽焙汀埃肌狈浅O嗨,學生往往分辨不清,這是教學難點。在教學設計時力求通過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解決這個難點。首先,出現(xiàn)“>”和“<”時,讓學生自己通過利用鉛筆創(chuàng)造符號的過程,在操作中認識、記憶符號。其次,安排同桌交流識記“>”和“<”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
這些環(huán)節(jié)多角度地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交流、中完成了對知識的識記。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松,教學難點也會迎刃而解。
3、課堂練習,層層深入。
適當?shù)恼n堂練習能使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課堂的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排練習時,主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也注意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既有檢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基本練習,練習設計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展示。比如“飛碟找駕駛員”這組練習題,卡通式的形象再配上克移動的練習形式,大大調(diào)動學生練習的情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練習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總之,讓學生在輕松的練習環(huán)境中練習,既注意廣度,又深入拓展,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教材中的小猴分吃水果的例題教學,我把它作為應用練習展開。這種安排主要出于對知識點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原因,把它作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體現(xiàn),不拘泥于教材的設計,體現(xiàn)教師是教材的組織者的角色地位體現(xiàn)出來。設計時以小猴為分吃水果爭吵,讓學生怎樣平息爭吵為教學線索展開教學,使教學有了很好的問題起點。學生產(chǎn)生了幫助小猴的意愿,進而積極思考,認真動手尋求答案,既解決問題,又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起到鞏固知識,應用生活實際的練習作用。
在看到成功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有待于改進的地方。第一,教學語言不夠精煉,缺乏數(shù)學教師精辟、科學的語言表述能力。游戲的規(guī)則表述沒有針對這些開學才兩周的孩子設計。尤其是單調(diào)貧乏的評價語言對低年級孩子的導向性不夠。第二、靈活處理教案的機制不夠,缺乏課堂調(diào)控機制。不能靈活駕馭千變?nèi)f化的課堂情況,有帶著教案走進課堂的感覺,缺少領著孩子走進課堂的那中駕馭教材課堂教學能力。這節(jié)課暴露出的問題我將大膽地在教學實踐中改進,借課改這次東風使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有一個新的高度。
【《比大小》語文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語文《樹》課堂實錄04-24
語文《臺階》課堂實錄04-26
語文《馬》課堂實錄04-26
語文《吆喝》課堂實錄04-27
小學語文的課堂實錄04-28
語文《翠鳥》課堂實錄04-21
語文燈光課堂實錄04-20
語文優(yōu)秀課堂實錄04-17
語文雷雨課堂實錄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