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愿是激流》全詩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賞析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嶇的路上、
在巖石上經(jīng)過……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游來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兩岸,對一陣陣狂風(fēng),勇敢地作戰(zhàn)……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只小鳥,在我稠密的樹枝間
做窠,鳴叫。
我愿意是廢墟,在峻峭的山巖上,這靜默的毀滅
并不使我懊喪……
只要我的愛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頂上,飽受風(fēng)雨的打擊……
只要我的愛人
是可愛的火焰,在我的爐子里,愉快地緩緩閃現(xiàn)。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是破旗,在廣漠的空中,懶懶地飄來蕩去,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傍著我蒼白的臉,現(xiàn)出鮮艷的輝煌。
1847年6月1日—10日之間
作者簡介
裴多菲·山陀爾(Pet?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來譯名為彼得斐,是匈牙利的愛國詩人和英雄,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xué)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義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戰(zhàn)中同沙俄軍隊作戰(zhàn)時犧牲,年僅26歲。
創(chuàng)作背景
裴多菲的這首詩寫在詩人與尤麗亞熱戀時期。1846年9月,23歲的裴多菲在舞會上結(jié)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這位身材修長、有淺藍色眼睛的美麗姑娘的清純和率真,使年輕詩人一見傾心,擁有大量土地莊園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樣的窮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對尤麗婭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時間里發(fā)出了一首首情詩,如《致尤麗婭》《我是一個懷有愛情的人》《你愛的是春天》《凄涼的秋風(fēng)在樹林中低語》《一下子給我二十個吻吧》《我愿意是急流》等。這些抒情詩中的珍品,鼓動尤麗婭沖破父親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作品賞析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曾經(jīng)說過“詩品出于人品”。古今中外,真正當(dāng)?shù)闷稹按笤娙恕边@一稱號的,概莫能外。19世紀(jì)匈牙利最偉大的愛國詩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較為卓越的一位。魯迅先生在《摩羅詩力說》中盛贊裴多菲是“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他還說:“我向來是很愛裴多菲·山陀爾的人和詩的。”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年)生長在一個貧苦的屠戶之家。他曾在詩中自述道:“父親要我繼承父業(yè),我卻做了詩人。結(jié)果呢?父親用刀宰牛,我用筆殺敵,其實做的還是同樣的事情。”可見,裴多菲是早就決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他鐘愛的詩歌事業(yè),獻給整個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了。1849年,當(dāng)奧地利與沙俄聯(lián)軍入侵匈牙利,企圖顛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國的時候,裴多菲毅然策馬驅(qū)馳,征戰(zhàn)疆場,以26歲的青春熱血為其壯美人生畫上了一個可歌可泣的休止符。“用筆殺敵”也成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我愿意是急流》一詩,詩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構(gòu)筑起一個龐大的抒情網(wǎng)絡(luò),營建了一個熾熱的戀愛磁場,通過一連串鮮活生動的比喻,圍繞同一主題,表達詩人純潔而堅貞、博大而無私的愛!凹绷鳌⒒牧、廢墟、草屋、云朵和破旗”等,或荒瑟冷落,或凋敝殘敗,詩人以此喻自己,而筆下的“小魚”“小鳥”“常春藤”“火焰”“夕陽”則顯得美好熱情,歡暢明麗,用它們來比喻心中的愛人,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相反相成間流露出詩人的一腔赤誠。也就是說,不管自身的處境多么險惡,命運怎樣坎坷,只要同“我的愛人”在一起,只要“我的愛人”能夠自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著你的幸!绷,那么“我”也就能變得勇猛強悍,擁有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力量了。
全詩五個章節(jié),圍繞同一中心,反復(fù)吟唱,但反復(fù)而不重復(fù)。“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嶇的路”和層層“巖石”,說明我們的愛情生活也許會有重重的艱難險阻;同“一陣陣的狂風(fēng)”作戰(zhàn)的“荒林”,意味著愛情路上會遭受到的磨難和打擊;“廢墟”本已被遺棄,并正在“靜默地毀滅”之中,表明詩人愿為愛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犧牲精神;而谷底的“草屋”則突出了詩人處境的孤危;飄來蕩去的“云朵”又昭示了詩人必然浪跡天涯的一生。凡此種種,都展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不屈的意志和忠貞的愛戀。同時,詩人對“愛人”的描摹也同樣耐人尋味:浪花中的“小魚”,多么自由,多么活潑可愛;樹枝間嗚叫的“小鳥”,又是那樣的天真歡快,甜蜜怡人;青青的“常青藤”,是一種永不消褪的美;爐中的“火焰”,一如愛的火焰,溫馨而暖人;至于那“珊瑚似的夕陽”,不僅絢爛美麗,更能給人帶來無限光明和“鮮艷的輝煌”。
一組博喻,一組對比,勾勒出男女主人公豐滿的形象:是詩情的傾訴,是畫意的潑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愛的憧憬。美得令人拍案,真得蕩人肺腑。難怪魯迅先生要說裴多菲“所著詩歌,妙絕人世”了。至于有人依據(jù)裴多菲革命而戰(zhàn)斗的一生,把此詩也作為一首政治抒情詩來理解,則不免有失牽強,更有違于裴多菲寫作此詩的初衷。
雖然說,裴多菲后期所寫的愛情詩越來越多地閃現(xiàn)出革命精神的光芒,成為愛情與革命完滿結(jié)合的典范,如1847年1月寫的著名詩篇《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钡鹊龋,由于詩人民歌形式的創(chuàng)作,因而他的詩歌意象總的來說,較曉暢明晰,詩人慣于用真情來打動人。這也正符合他的美學(xué)觀點:“我是一個為了‘真’連‘美’都可以犧牲的人。”可見,在裴多菲的詩歌理念中,“真”為第一要素,他是容不得哪怕一丁點兒的作假和矯情的。
從這一角度來剖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愿意是急流》中的“我”就是詩人自己,“我的愛人”則是尤麗亞,這無疑就是一首純粹的愛情詩。如果非要作政治抒情詩解,那么,對這里的“我”的理解并不難,或者是詩人自己,或者是革命同仁。而“我的愛人”呢?應(yīng)該是詩人及其戰(zhàn)友們?yōu)橹⊙獖^戰(zhàn)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業(yè),是詩人矢志追求的革命理想了。但是,這樣理解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即意象的大小本末的錯位。那么崇高、那么偉大、詩人愿意為之獻身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業(yè)(革命理想),怎么能用“浪花”中的一尾“小魚”、“樹枝間”的一只“小鳥”、“廢墟”上的一根纖細的“常青藤”來比況呢?的確有些匪夷所思,令人難以接受。何況,這首詩作于1847年6月初,其時,詩人和尤麗亞的婚戀之事已經(jīng)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了,三個月之后,他們就步人了婚煙的殿堂。所以說,這就是一首愛情詩,詩人裴多菲調(diào)動起全身愛的細胞,點燃起激情與真愛的火焰,發(fā)布了他的愛的誓言,可謂震天動地、情真意切。
【《我愿是激流》全詩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桃源行全詩原文及賞析11-24
秋思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26
野望全詩原文翻譯賞析03-25
清明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3-30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16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24
寒食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0
野望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21
石榴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8-05
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