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整理了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肺炎基礎護理:
1.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一般護理。
2.休息與體位:急性期臥床休息,降低機體耗氧,注意保暖。胸痛時取患側臥位,以減輕疼痛,呼吸困難取半臥位,給氧氣吸入。
3.飲食護理: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鼓勵病人多飲水,1-2L/d。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病情觀察:
(1)觀察神志、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如體溫驟降、血壓下降、皮膚蒼白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做好抗休克搶救。
(2)觀察咳嗽、咳痰情況,注意痰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并做好記錄。
5.藥物治療護理:注意觀察藥物的效果及不良反應,應用抗生素前應遵醫(yī)囑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6.高熱時按高熱護理常規(guī)。
7.指導并鼓勵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體弱者應注意呼吸道通暢,協(xié)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霧化吸入,鼓勵多飲水。鼓勵病人經常漱口,有口唇皰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軟膏,防止繼發(fā)感染。
8.心理護理:消除病人煩躁、焦慮、恐懼的情緒。
9.健康指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異物對呼吸道的刺激,鼓勵病人戒煙,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基礎護理:
1.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一般護理。
2.休息與體位:臥床休息,呼吸困難時抬高床頭,取半臥位或坐位。
3.病室每日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濕度適宜。
4.飲食護理: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避免產氣食物,少量多餐,多飲水。
5.病情觀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的程度,一經發(fā)現胸痛或意識障礙,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觀察體溫、呼吸、心率、紫紺及肺部體征醫(yī)|學教育網整理,監(jiān)測血氣分析。觀察痰的顏色、性狀、氣味等。
6.指導并鼓勵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協(xié)助翻身、拍背,遵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
7.遵醫(yī)囑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每天持續(xù)15h以上的氧療。
8.心理護理:給予病人更多心理關懷及幫助,分散注意力,減少孤獨感,緩解焦慮、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
9.健康指導:指導病人有效地咳嗽,呼吸功能鍛煉,學會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謴推谥饾u增加活動量。
慢性支氣管炎基礎護理:
1.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一般護理。
2.休息與體位:急性發(fā)作期有發(fā)熱,喘息時應臥床休息,老年、幼兒、體弱的病員應延長休息時間。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預防并發(fā)癥。
3.飲食護理:對心肝腎功能正常的病人,應給予充足的水分和熱量。每日飲水量應在1500ML以上。適當增加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的攝入。
4.保持呼吸道通暢,遵醫(yī)囑給予氧氣吸入。
5.咳嗽、咳痰的護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勵和指導病人每24小時定時進行有效咳嗽。
(2)胸部叩擊:叩擊同時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擊時間1520min為宜,每日23次,餐前進行。叩擊時應詢問病人的感受,觀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況,檢查肺部呼吸音及音變化。
(3)體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適當體位,使病變部位支氣管開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擊將分泌物排出體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進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間防止頭暈或意外危險,觀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況,注意神志、呼吸及有無紫紺。
(4)吸入療法:包括濕化療法和霧化吸入療法。在濕化療法時,應密切觀察病情,經常協(xié)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時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根據醫(yī)囑正確收集痰標本。
7.藥物治療護理:觀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
8.心理護理:急性發(fā)作期,應關心體貼病人,了解情緒變化原因,給予耐心疏導,講解有關防治知識,增強病人對治療的信心。
9.健康指導:指導病人正確咳嗽及有效排痰,勸其戒煙,加強體育鍛煉,增加機體耐寒力,根據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與呼吸道感染病員接觸。
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般護理:
1.按內科疾病病人一般護理。
2.休息與體位:重癥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胸痛者取患側臥位,大咯血者取平臥,頭偏向一側,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并給氧氣吸入。
3.飲食護理:高蛋白、高維生素、足夠熱量、無刺激性的飲食。每天飲水1500ML以上。
4.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病情,觀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質,呼吸困難的類型,胸悶氣短的程度。
5.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時,應多飲水,并行霧化吸入;痰量較多者行體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無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時吸痰。機械通氣病人做好氣道管理。
6.病人進行特殊檢查時,如:支氣管鏡、胸腔穿刺等,應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觀察的護理。
7.藥物治療護理: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如有無血壓升高、脈速、肌肉震顫等,發(fā)現問題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8.鼓勵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
9.高熱、咯血病人,按發(fā)熱、咯血護理常規(guī)執(zhí)行。
10.心理護理:安慰和鼓勵病人,消除焦慮緊張情緒,放松身心,配合治療。
11.健康指導:積極宣傳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知識,指導病人戒煙,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注意保暖和預防感冒。
內科疾病一般護理:
1.病人入院后由接診護士根據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應安置在搶救室或監(jiān)護室,并及時通知醫(yī)師,協(xié)助體檢,新入院病人建立護理病歷,并做好入院介紹。
2.環(huán)境:病室保持清潔、整齊、安靜、舒適,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光線充足,保持室溫在18℃-22℃,濕度50%-60%。
3.危重、特殊檢查和治療的病人應臥床休息,根據病情需要采取臥位,病情輕者可適當活動。
4.新入院病人,應測體溫、脈搏、呼吸,每日測量2次,連續(xù)三天。體溫超過37.5°C者每日測量3次,體溫超過38.5°C應給予物理降溫,每4小時測量次1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后每日1次。
5.根據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給予分級護理,定時巡視病房,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心率、瞳孔、神志等變化及其他臨床表現,注意觀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療效果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
6.根據病情指導飲食,并向病人宣傳飲食在治療疾病和康復中的作用。
7.新入院病人遵醫(yī)囑次日晨留取血、尿、糞常規(guī)標本及送檢。
8.認真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做到書面交班和床頭交接。
9.準確、及時執(zhí)行醫(yī)囑,確保各項治療計劃落實。按病情及護理問題認真實施護理措施,及時評價護理效果。
10.根據內科各?萍膊√攸c備齊搶救藥品和物品,并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及操作方法。
1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心理支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主動配合治療。
12.每日記錄糞便次數1次,大便次數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給以處理;每周測體重1次(危重病人例外),并記錄在體溫單上。
13.開展健康教育,針對病人及家屬需求進行健康指導,如疾病防病、飲食及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等。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相關文章:
2017護士資格證內科護理學知識點10-18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06-24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備考資料11-02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復習筆記08-06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習題02-08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訓練題02-10
護士資格證考試內科護理學復習要點10-10
2018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知識點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