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課文。作者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著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著列舉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結束。
教學目標: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探索”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yǎng)查閱相關資料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4.通過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途徑,加深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5.增強關注科技世界,了解科學技術新發(fā)展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性學習,大體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運用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手段,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并體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合作填寫的表格。
學生課前搜集并整理的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以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與月亮有關的傳說等。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想象皓月當空的景象,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小組內交流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2.月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學習生字
1.指導識字。注意“懸”不要讀成“xián”;“遐”不要讀成“jiǎ”;“怒”不要讀成“lǔ”;“藻”不要讀成“zhǎo”。
[評析:學生識字不是從零開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交流已經認識的字。此處只重點解決生字讀音的難點。]
2.指導寫字。“幕”字下邊不要寫成“土”,注意與“慕”區(qū)別字形;“奧”上半部不封口;“臨”左邊不要寫成豎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豎。
[評析:根據漢字字形結構特點,扎扎實實寫好每一個字,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初讀感知
1.我們把學習課文當作實施登月計劃,去探索月球,愿意嗎?現(xiàn)在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
2.誰愿意告訴老師,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作者在哪一個自然段進行描寫?把它畫下來,并讀一讀。
[評析:以讀代講,讓學生畫出描繪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評析:采用學生喜歡的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4.找找課文中是怎樣描述這些景色的,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景色?(奇異)
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個別讀,齊讀。)
5.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與我們想象的太不一樣了,那就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們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吧!(課件顯示)
觀察插圖,看看宇航員在月球上是怎樣行走的?這樣走的原因是什么?
[評析:結合課文引導觀察并學習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
6.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對“奇異”的理解和感覺都有可能不同,那就請你把心中那份奇異感覺讀出來吧!
7.是啊!月光是那么皎潔,可月球表面卻是一片凸凹不平的荒漠,這兩種景象你更喜歡哪一種?自己練習讀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段。
[評析:在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我來讀”的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和“提升閱讀的樂趣”。]
四、細讀品味
1.從地球上看月球,它是如此美麗,如此迷人;或許有一天,我們登上月球或其他星球,在上面看地球,地球會更美麗?捎幸痪湓挄r刻提醒著我們: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
2.月球的魅力更在于她的謎團重重。
(1)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2)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評析: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感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也是情!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地說出自己的體會、感想和疑問。]
3.請同學們根據屏幕出示的自學要求,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指名大聲朗讀自學要求:讀——小組大聲朗讀課文相關內容;畫——用橫線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之謎;寫——小組內就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在空白處寫寫猜想。)
4.全班交流。
5.齊讀用植物做實驗的一段課文,讀后說說各自有什么想法。
6.作者也只能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指導朗讀感嘆句,體會月球之神秘。)
[評析: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從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中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空白,從字里行間去揣摩作者的未盡之意、未了之情。]
五、鼓勵質疑,引導想象
1.同學們,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為了揭開月球上的謎團,你們搜集了不少資料,我們的“科學發(fā)布會”現(xiàn)在開始,相信你一定有許多要說的話。老師有兩點建議:
第一,小組朗讀最感興趣的謎。
第二,請小組中心發(fā)言人有條理地說清對謎的猜想。
2.作者在課文中提出對月球的疑問,那你有沒有不同的問題呢?
3.你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月球之謎?(教師梳理后板書。)
(1)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
(2)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3)作者在文中用什么表示還有許多不解之謎沒有列舉出來?(意味深長的省略號,表示文中的列舉并沒有窮盡,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揭開的謎,月球因此顯得更神秘了。)
(4)“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啊!”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推測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月球之謎的謎底。
[評析: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此處設計體現(xiàn)差異教學,問題分層,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4.教師小結:文章中每個謎的提出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處。
[評析:課堂上,孩子提出的關于月球的問題五花八門,其難度和深度不是老師都可以解決的。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鼓勵孩子課后廣泛閱讀,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其實,這些關于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閱讀的過程。這才是語文課中語文味的體現(xiàn),而“謎”只是激趣的手段。]
六、拓展說寫,運用語言
1.月亮在天文學上又叫“月球”,它還有很多美稱,有誰能告訴大家?(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阿斯泰羅……)
2.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關于月亮的不朽詩篇,有誰能告訴大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3.課文后也列舉了一些詩句,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詩句反復吟誦幾遍,再抄寫下來。
4.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沒全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感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通過閱讀和登錄網站,去進一步了解月球。
【三年級語文《月球之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范文07-30
小學《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06-26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范例07-08
關于《月球之謎》教學設計06-10
公開可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06-11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通用9篇)06-28
《月球之謎》的教案設計06-20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04-09
三年級人教版《月球之謎》教學設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