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運算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算教學設計 篇1
【三維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嗎?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項體育活動(學生說了他們各自的愛好,老師都給予了肯定)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愛運動,俗話說的好,“會運動的孩子就會學習,就會生活!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7頁主題圖,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求學生根據(jù)圖說出了與數(shù)據(jù)有關的信息)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的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兩個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師:首先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怎樣烈式?
生:40+56=96(千米)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呢?
生:56+40=96(千米)
師:由于這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40+56=56+40
師:請孩子們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點是兩個加數(shù)位置不同(交換了一下)。
師:你能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學生非常踴躍)
師:同學們能說出這么多的例子,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學生的交流)誰來把你的想法說給我們聽一聽。
師:(學生們有的是用自己的話概括,教師適時引導)兩個加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師:這樣的例子有多少個?
生1:很多。
生2:無數(shù)。
師:那怎樣來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在隨寫本上寫一寫。
(有的學生用的是省略號、有的是圖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漢字,通過和學生的`交流都開始朝圖形和字母去表示這個規(guī)律,并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能想出這么多方法來表示加法的交換律,通常我們是用a+b=b+a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數(shù)。
三、小組合作學習加法結(jié)合律:
師:剛才我們通過解決第一個問題,發(fā)現(xiàn)了加法的交換律,現(xiàn)在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師:同學們先在下面做一做,點一生到前面做。
師:這位同學做的對嗎?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為了便于觀察,我們把先算的打上括號,還是這個算式,怎樣算比較簡便?(強調(diào)算式的書寫順序不變)
(學生說,老師寫)我們給先算的打上括號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這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
。88+104)+96=88+(104+96)
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都是相同的數(shù)在相加,只是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jié)果相等。
再比較下面兩個算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黑板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斆膶W生一看就知道用等號連接,但有的同學有點懷疑,讓小組同學分工驗證。
師:請同學們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的結(jié)論,最后概括出規(guī)律。)
師:(學生的看括不規(guī)范)三個加數(shù)相加時,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叫做加法結(jié)合律。
師:誰上來用字母把它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a+b)+c=a+(b+c)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jié)合律都叫做加法運算定律。下面老師想出幾個題目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對新知識掌握的怎樣,有沒有信心,。
四、鞏固應用
1、根據(jù)加法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shù)臄?shù),并說說依據(jù)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270=270+80
(33+16)+84=33+(16+ □)
□ +56= □+44
400+500= □ + □
。25+□)+72= □ +(28+72)
2、下面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
45+59=45+59 90+10=5+95
3、P28/做一做
4、P31/4、1
5、P31/3
運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加減統(tǒng)一為加法對簡化計算所起的作用
2、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有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討論、積極思維探索的能力
4、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有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設問題情況
+(-1)-(-2)+(-3)-(-4)+(-5)-(-6)……(-50)
鼓勵學生發(fā)言、討論交流
1、出問題
。1)如何解該?
。2)如何將減號進行轉(zhuǎn)變?
三、新課講授
根據(jù)上題,我們知道有理數(shù)的`減法是先把它化為有理數(shù)的加法,即加減統(tǒng)一成加法
例:(-8)-(-10)+(-6)-(+4)如何統(tǒng)一成加號?
省略加號如何表示?-8+10-6-4
注:在一個和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shù)的刮號與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寫
如何讀呢?
按和式讀做“負8,正0,負6負4的和”
按運算意義讀做負8加10減6減4
例1、把(+1)+(-3)-(+2)-(-4)-(+6)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讀出來。
解:原式=(+1)+(-3)+(-2)+(+4)+(-6)
=1-3-2+4-6
學生板演,練習用兩種方法讀出
例2、計算
(1)-24+3.2-1.6+3.5+0.3
。2)0-21+3-(-0.5)-(-6)-(+4)
解(1)因為原式表示-24,3.2,-16,-3.5,0.3的和,所以可將加數(shù)適當交換位置,并作適當?shù)慕Y(jié)合進行計算,即
-24+3.2-16-3.5+0.3
。剑-24-16)+(3.2+0.3)-3.5
=-40+3.5-3.5
。剑40 .
。2)0-21+3-(-0.5)-(-6)-(+4)
。0+(-21)+(+3)+(+6)+(-4)
。剑21+3+6-4
=(-21-4)+(3+6)
。剑25+9
。剑16
提問:如何解?(多種方法)
法一:按正常順序來解(從左到右)
法二:運用簡便方法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
問:為什么要用加法運算律?該如何靈活運用?
如何使得計算簡便?
1、正數(shù)和正數(shù)放在一起,負數(shù)和負數(shù)放在一起
2、互為相反數(shù)的放在一起
3、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4、能湊整的放在一起
四、練習
1、把下列各式寫成省略加號和的形式,并說出他們的兩種讀法
。1)(-12)-(+8)+(-6)-(-5)
。2)(+3.7)-(-2.1)-1.8+(-2.6)
2、計算
(1)-30-11-(-10)+(-12)+18
。2)3 1/2-(-21/4)+(-1/3)-0.25+(+1/6)
五、小結(jié):
1、加減法統(tǒng)一為加法
2、進行有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注意點
。1)互為相反數(shù)放在一起
(2)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3)能湊整的放在一起
。4)小數(shù)與小數(shù)放在一起,整數(shù)與正數(shù)放在一起(等等)
六、作業(yè):P47習題2.8(2、3)
運算教學設計 篇3
知識目標:
通過新舊知識的溝通,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結(jié)構特征;理解并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并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
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符號感。
情感目標:
讓孩子們自己生成“用符號記錄整理的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規(guī)律
1、在家里,你最喜歡誰?我也作了一個調(diào)查,咱們班很多同學是爸爸和媽媽很早起來為你準備早點、接送上學,輔導作業(yè)。
2、爸爸和媽媽都對我們那么好,我們可以自豪的`說“爸爸和媽媽都愛我”。
3、爸爸和媽媽都愛我,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4、小結(jié):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說法。生活中的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數(shù)學中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數(shù)學中的規(guī)律。
(二)開放探究,建構規(guī)律
1、情境引入
講本學期開學,學校要為
一、二、三年級更換桌椅情況:
(課件播放),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1)請仔細觀察大屏幕:
學校為一年級更換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二年級更換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三年級更換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2)請同桌兩個同學選一個問題在練習紙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3)說說你的解題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種方法呢?解釋一下。
(4)誰愿意接著匯報?
2、第一次發(fā)現(xiàn)
(1)仔細觀察這三組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可以與同桌討論討論。
小結(jié):每一組算式的結(jié)果相等。
(2)我把這兩個算式用等號來連接,行嗎?
板書:(50+60)×3 = 50×3+60×
3(75+68)×5 = 75×5+68×
5(80+65)×6 = 80×6+65×6
3、第二次發(fā)現(xiàn)
(1)再觀察這三組算式,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2)同學們,你們的發(fā)現(xiàn)是不是只是一種巧合,一種猜想呀?能不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對你的猜想進行驗證呢?
(3)每人舉出一個例子,寫在紙上,然后請同桌幫助驗證
匯報交流:像這樣的例子還能舉出一些嗎?舉的完嗎?
4、歸納總結(jié):
(1)你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說說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請看大屏幕,你們的意思是這樣嗎?小聲讀讀。
(3)有什么不懂的詞嗎?
5、個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較喜歡的形式來表達上面的這些等式嗎?比如用字母,圖形等。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討論,然后匯報)
(3)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覺怎么樣?
(三)激活聯(lián)系、應用規(guī)律。
1、請你把相等的兩個算式連線。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
4(1)你為什么連得這么快?是計算了嗎?
(2)這兩個算式之間為什么不連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內(nèi)容來解釋嗎?
2、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寫的。有不同意見嗎?
(2)分別說說轉(zhuǎn)化以后的算式和原來的算式比,哪一個讓我們計算起來感覺比較簡便了?為什么?
(3)小結(jié):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可以靈活選擇算法,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算。
3、聯(lián)系舊知、同已有知識建立聯(lián)系。
談話:“乘法分配律”在過去學習中用過嗎?咱們回顧一下。
現(xiàn)在我們每天都在練乘法豎式計算,看大屏幕。乘法豎式中也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你們看出來了嗎?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a+b)×c = a×c+b×c
運算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shù)加減的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用分數(shù)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分數(shù)加減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分析把總數(shù)看作單位“1”,求剩余部分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用分數(shù)減法或加減混合運算解決這類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下圖:
1、估計一下各部分各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進行新課
。ㄒ唬┏鍪纠}:
紅山小學校園里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積占幾分之幾?
。ǘ┳寣W生獨立解答
。ㄈ┻x擇典型的解法讓學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ㄎ澹┳寣W生獨立計算
。﹩枺和ㄟ^解答這一道題目你有什么體會?
。ㄆ撸┬〗Y(jié):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的計算
三、運用知識,加深理解
。ㄒ唬┯嬎阆旅娓黝}
5/9+2/3-2/51-(1/2+1/6)
1、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集體評議(注意讓學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ǘ┙獯鹣旅娓黝}
1、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還剩多少米?
2、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1/3,還剩幾分之幾沒用?
四、本課小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運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nèi)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 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jù)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 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diào):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jié)
學生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4
運算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習中總結(jié)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重 、難點:
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教學用具:
四則運算運算順序歸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憶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種不同的四則運算,你們還記得嗎?誰能說說你在前面都學會了哪些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shù)字、符號以及數(shù)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jié)果卻不一樣?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大家來總結(jié)一下?(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yè) P14—15/2、3、5—7
板書設計: 四 則 運算
。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運算順序:(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
運算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3頁例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要學習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要比一比,看誰學的快,看誰教學會的徒弟多,看誰教的徒弟運算的正確率高?你們說好嗎?揭示課題:學與教大比武
二、學與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區(qū)分會與不會
、崎_始學與教大比武
、菂R報學與教的情況
自己學會了嗎?教會了幾個徒弟?
2、考核(過五關)
請徒弟們接受老師的`提問,同學們當評委,指出講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處。
、盘釂枺
[]是什么括號?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苿澾\算順序
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窍旅娴倪\算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00-(600+300÷15)]×2第一步運算順序錯誤
。絒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葘嵙Ρ绕
用遞等式計算
[514-(123+217)]÷(29×6)
、稍u選先秀師傅出色徒弟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一練第14頁第3、4題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最滿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獲是什么?
運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12×2÷612+24-632÷2+12×3
(12-6)×3100÷(20+5)120÷(2×30)
2、總結(jié)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法則。
四則混合運算法則:
在一個算式里,
1)、沒有括號: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我們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我們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如果有小括號,我們先算括號里面的。
3、口算引入。小黑板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學習新知。
1、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加減乘除各一類
2、請你根據(jù)分類的結(jié)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概括總結(jié)關于0的運算。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得0。
0除以一個數(shù)得0。
3、對于最后一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shù)?
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4、教師小結(jié):0不能做除數(shù)。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三、課堂作業(yè)。
1、關于“0”的運算
學生舉例。
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一個數(shù)減去0,還得這個數(shù)。
一個數(shù)乘0或0乘一個數(shù),還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2、p14、15頁5、6、7、8
3、拓展延伸根據(jù)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120-100=2020×4=80
32÷2=1680÷16=5
270÷3=908×90=720
12×3=3624÷2=1236÷12=3
100+25=125125÷25=5
40-26=1420×14=280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運算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不超過10)分數(shù)加減法。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才能直接加減。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在動手操作及說理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計算規(guī)律,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主體作用,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體驗和認識,發(fā)展學生的團結(jié)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時才能相加減。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shù)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西瓜圖片,方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答下面各題。
(1)4/9里面有( )個1/9。
(2)5/6是5個( )/6。
(3)7/8里面有7個( )/( )。
(4)2個1/9是( )。
2.說說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 3/5 2/9 4/4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展示情境圖內(nèi)容
師: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塊,妹妹吃1塊。
你能提出什?數(shù)學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三、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掛圖)
1、學習例1:(1)師:從圖中了解哪些信息?
(2)師:哥哥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板書2/8)
師:妹妹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板書1/8)
(3)師: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
生2: 2/8比1/8大;
生3:這兩個分數(shù)的分母相同。
生4: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4)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好棒呀!你們會解決嗎?
列式: 2/8+1/8和2/8-1/8=的結(jié)果是多少?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加法問題開展探究。
學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獲得正確印象。老師巡視。
師:這個同學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還是3/16?怎?辦呢?
(5)交流反饋。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
、.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份,就是1/8,合起來是3份,所以是3/8。
、.2塊是2/8, 1塊是1/8,一共是3塊,所以是2/8+1/8=3/8。
(6)老師總結(jié)算理,先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后老師引導,是表達清楚、完整!2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板書3/8)
(7)鞏固 3/5+1/5= 4/9+3/9= 2/5+3/5=
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能說說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數(shù)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8)討論2/8-1/8的結(jié)果
、.2塊是2/8, 1塊是1/8,2塊比1塊多1塊,所以是2/8-1/8=1/8
、.“2個1/8減1個1/8是1個1/8就是1/8”。(板書1/8)
、.4/7- 3/7= 8/9- 6/9= 6/6-5/6=
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誰能仿照加法說說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數(shù)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2、自主學習例2。
完成課本第99頁的填空。
3、引導歸納分數(shù)加減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還是減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才能進行加減運算。
(2)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只是分子相加減。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練習二十三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再計算,訂正時,說一說?幅圖的意思和計算過程,最后一個不做。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讓學生把結(jié)果寫在書上, “1—4/7”的不做
五、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仔細認真,注意檢查。
六、思考題:有幾種填法?
()/5+()/5=4/5 ()/9-()/9=1/9
七、課后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3題。
八、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2/8+1/8= 2/8-1/8=
分母相同時,分母不變,只是分子相加減。
運算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shù),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shù)。
2.根據(jù)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shù)里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jīng)學過有關分數(shù)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復習,而且由問題引發(fā)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jù)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于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xiàn)這種答案,教師不忙于下結(jié)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xiàn)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來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范。
(4)引導辨析:+的結(jié)果為什么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時出現(xiàn)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系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fā)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于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tǒng)一起來,可以在后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yōu)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組討論:-等于多少?
(4)匯報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jié)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shù)加法,又為后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于“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shù)?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1-1-1-
計算并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shù)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后續(xù)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jié),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
運算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體會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是一樣的,會計算分數(shù)混合運算。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操作、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分數(shù)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利用分數(shù)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暢所欲言)
一、回眸一看,引入新課。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125×8÷50(同級運算)
4+150÷581-12×4(兩級運算)
。32-5)÷9(有括號的算式)
做一做:6×5÷315×(35÷7)
二、質(zhì)疑問難,板書課題。
想一想: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板書:分數(shù)混合運算)
三、探索驗證,獲取新知。
1、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提出問題。
出示數(shù)學書上第56頁圖。
師:這是我們班上這學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①氣象小組有12人②攝影小組是氣象小組的1/3③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是攝影小組的3/4。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2、解決問題。
。1)根據(jù)問題分析數(shù)學信息
師:我們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師:那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與誰有直接的關系,把它讀出來。
生: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是攝影小組的3/4。
師:也就是說要求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還必須知道到什么?(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
師:那攝影小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師: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之前還必須想辦法找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
師: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除了和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有直接的關系,還和誰有直接的關系?請您把它讀出來。
生: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是氣象小組的1/3。
。2)引導提問
師: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是氣象小組的1/3,誰的1/3?把誰看著單位“1”?(氣象小組的人數(shù)),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這樣的1份,就是1/3,表示攝影小組人數(shù)的分率。
。◣熒呎f,老師邊板書,畫出對應的線段圖)
師:在這線段圖中,您還知道什么信息?(氣象小組有12人)
。◣煱鍟鰜12人)
師:根據(jù)線段圖,你可以求出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了嗎?
生:12×1/3=4(人)
師:有了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4人(板書4人),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是攝影小組的3/4,誰的3/4?把誰看著單位“1”?(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
師:哦,再次把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看著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這樣的3份,就是3/4,表示航模小組人數(shù)的分率。
。◣熒呎f,老師邊板書,畫出對應的線段圖)
師:您會求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了嗎?
生:4×3/4=3(人)
(3)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順序的探討。
師:用手勢給大家比比線段圖的意思(先把氣象小組的人數(shù)看著單位“1”,它的1/3是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再把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看作單位“1”,它的3/4就是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
師:請你把剛才的兩個算式列成綜合算式:
生:12×1/3×3/4
。4×3/4
。3(人)
師:我們先算12×1/3求到攝影小組的人數(shù)4人,再算12×1/3的積去乘3/4,求出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分數(shù)連乘也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小結(jié):觀察綜合算式,我們發(fā)現(xiàn)分數(shù)連乘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shù)連乘運算順序(一樣),都是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其實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先乘除后加減;在同級運算中,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ń又Y(jié)合例題,說明分數(shù)連乘時,可以同時進行約分。注意書寫格式。)
4、看書:并齊讀結(jié)論
四、三動結(jié)合,當堂消化。
1、動手。第56頁試一試。
2、動腦。實驗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
3、動口?淳段圖編應用題。
五、全課小結(jié),拓展延伸。(航模小組的人數(shù)是氣象小組的幾分之幾?)
【板書設計】
分數(shù)混合運算(一)
12×=4(人)12×1/3×=3(人)
4×3/4=3(人)
【教學反思】
本課要讓學生掌握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運用分數(shù)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堂容量較多,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找準課的重難點尤為關鍵。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有這樣的認識: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較好的`掌握了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或多或少的能將已學的知識遷移至新知的學習過程中,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運算順序?qū)W生來說并不是難點,但這是本課的重點之一,要讓學生體會到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能正確的計算分數(shù)混合運算。而另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能利用分數(shù)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分析理解分數(shù)應用題,并畫出正確的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提高學生們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我首先出示整數(shù)混合運算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shù)。交流結(jié)果時,讓學生觀察說出:“這些都是什么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通過這樣簡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喚醒學生對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認識。學生在學習小數(shù)混合運算時,就已經(jīng)能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方法遷移至小數(shù)混合運算中,那么學生也能在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學習中實現(xiàn)學習的正遷移。解決問題是難點,如何突破呢?我從引導學生省題入手。我想,解決任何問題,都應該先審題,理解題意,只有在理解了題意的前提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讓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航模小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審題、理解題意,并在信息中關鍵的地方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審題方法的滲透。
運算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nèi)容: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課文第87-88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利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探索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養(yǎng)學生用有序的思維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思考的過程。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口算卡,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還記得前幾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嗎?那些桃子怎么樣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課件顯示例題情境。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按順序說出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共42個 吃了3天 每天吃9個)
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板書:還剩多少個?)
2、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
A“ 還剩多少個?”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計算,想不出來的可以與同桌商量。
C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
3、指名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題目中的問題?(板書答句)
1、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個的.?同桌交流。
班內(nèi)交流:
。1) 根據(jù)吃了3天,每天吃9個,能夠算出3天吃了多少個。(從已知條件想起的。)
。2) 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的個數(shù)和吃了的個數(shù),吃了的個數(shù)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結(jié):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關鍵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應用
1、出示教學“試一試”題目,學生自己讀題。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全班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的問題,有信心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還有不同方法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獨立讀題(2)提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車)乘過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是怎樣的情況?(在途中停靠車站的時候,有些人會下車,有些人會上車,一般規(guī)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計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你能看懂著些統(tǒng)計表嗎?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獨立把算式列在課堂本上,并寫出答句。然后填寫表格。
五、課堂小結(jié)
運算教學設計 篇13
學情分析:
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勵學生口算,將兩種計算方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全面提高其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讀算式,再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ɡ纾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幾?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著后兩張口算卡片提問,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做?(加減混合)
像這樣的加減混合算式,我們還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加減混合的知識。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出示例3。
師:你瞧,一輛5路公交車緩緩地開過來了,它停在哪里?
1、仔細觀察,說一說畫面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上車的有28人,下車的有25人)
根據(jù)上車的有28人,下車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問題?(學生會的不多,師引導)
到了這一站之后,車上的人是多了還是少了?(多了) 多了幾人?(3人)
怎樣列式?(28-25=3(人))
根據(jù)這兩個信息,我們可以求出到了這一站之后,車上多了3人,如果老師想問你,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你會算嗎?(個別學生回答,用28+25,其余學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ㄟ少一個信息,還不知道車上原來有多少人?)
對,現(xiàn)在把這個信息告訴你,車上原來有67人,讓學生先找出圖中和數(shù)學有關的信息,再完整地說一說圖意。
2、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 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幾個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這種算法學生理解的還是不好,只有個別學生會列式)
3、探究算法。
。1)師提問 67-25+28= 67+28-25= 你會筆算嗎?(會),在筆算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計算方面,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書寫方面,畫橫線用尺子,別忘寫橫式得數(shù))
把書翻到28頁 做一做 選你喜歡的題目,筆算在練習本上。
。2)學生計算,師巡視。選出錯例。
(3)指名講解第一、二道題目,講講如何筆算。
。4)出示錯例。請學生指出錯在哪里?予以糾正
(5)生齊說,師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練習
。ㄒ唬┨钜惶
56+34-20=( ) 78-24+39=( )
學生獨立完成、共同訂正。
。ǘ┕P算
69+30-45= 71-65+43= 學生獨立完成、共同訂正。
。ㄈ┩卣诡} 誰來當大王?
自從孫悟空離開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山里的猴子們就開始爭著要當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說:“我來出一道題,25+47+25-7-30=?誰能算出來誰就是大王!苯Y(jié)果沒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來。你來試一試吧!想一想,能巧算嗎? 25+47+25-7-30=
四、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本節(jié)課最大的的.特點是“老師敢于放手”,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計算,放手讓學生自己講解算法。效果還可以。練習有坡度。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xiàn)形式,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使內(nèi)容生活化,并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xiàn)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shù)學,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計算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感覺不足的有:學生課堂氣氛不活躍。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在參與教學,但是有個別學生走神,而且學生還有拉長腔的毛病?偸怯X得學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資獎勵了,看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是時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點感觸,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學好數(shù)學,培養(yǎng)起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運算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交流、合作,體驗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3.在經(jīng)歷探索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決數(shù)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計算導入
我聽說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計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戰(zhàn)兩個計算題? 計算:
26+35+11 65-21+18 在兩位數(shù)運算的基礎上,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位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你說我說,探究新知
1、出示數(shù)學信息
星期天媽媽帶禮物去姥姥家,給姥爺買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給姥姥買了雙鞋88元。
2、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買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錢? (2)買一件上衣和一雙鞋一共需要多少錢? (3)買兩件下衣需要多少錢?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錢?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爺?shù)难澴淤F多少錢? (6)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書) (7)衣服比鞋貴多少錢?(板書)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這么多的問題,今天我們著重解決這兩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3、解決問題: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認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復習導入,學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會解答嗎?自己在本子上試一試,看能有哪些方法解決? (3)找學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學生說算法及運算順序,其他同學補充。
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 (1)列分式計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綜合算式計算: 112+103+88=303(元) (3)用豎式計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湊整百、整十) 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獨立思考說出理由。 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
第一個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你們的計算能力真強,第二個問題敢不敢挑戰(zhàn)?
4、解決問題:衣服比鞋貴多少錢? (1)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
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再通過學生講解補充掌握計算方法,為后面的應用奠定基礎!
5、總結(jié)歸納運算順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里,該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學生交流。
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歸納總結(jié):一般情況下,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里,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過關形式)
真了不起,這么快這兩個問題已經(jīng)解決,看來大家的計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師帶來了過關游戲,敢不敢闖?好,請看第一關。 第一關:計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關:
一水果店有300斤蘋果,上周賣了132斤,這周賣了121斤,現(xiàn)在還有多少斤? 第三關:
王阿姨去逛商場看中三件商品:電話248元,果汁機187元,飲水機186元,她的錢包里有600元,夠嗎?
四、總結(jié)評價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發(fā)言。
運算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書寫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nèi)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3.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多媒體展示)
填空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 ) ,先從個位加減。
2﹑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 ) 。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 ) 。 豎式計算
46+25+17 75-28-19
二 探究體驗
1 課件出示公共汽車停在站點情景圖。(有乘客上車,有乘客下車)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師出示有關數(shù)據(jù))
3 引導學生根據(jù)看到的情景,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
4 引導學生列出加減混合運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 生說師板書:67-25+28 67+28-25 5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讓學生弄清楚要求車上現(xiàn)在有多少人就是要從原來車上的67人去掉下車的25人,還要把上車的28人加上)揭示本節(jié)課題“加減混合運算”
4 引導學生探究加減混合算式的豎式計算方法。(借助前面學過的連加 連減計算方法,類推出算是67-25+28的`豎式寫法。(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點撥)
5 組織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師指導豎式計算。
6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能用我們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嗎?
三 實踐應用
1、組織學生完成第28頁“做一做”
56+34-20 78-24+39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小動物做對了嗎? 80-46+18=62 54+26-48= 22
3、二(2)班共39人,下課了,走出教室15人,又進來7人,現(xiàn)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奪紅旗游戲(分小組每個成員依次按順序計算出結(jié)果,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對又快)
5、我家養(yǎng)了15只雞,上個月下了43個蛋,吃了28個,這個月又下了39個蛋,請問我家現(xiàn)在有多少個雞蛋?
四、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加減混合應注意什么? 《乘法》乘減、加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運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0的運算》教學設計11-03
《同級運算》教學設計08-30
數(shù)的運算的教學設計08-22
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05-19
分式運算教學設計10-07
《混合運算》數(shù)學教學設計09-04
《除法的簡便運算》教學設計05-22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范文09-25
定義新運算教學設計10-19